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乔帮主 发表于 2014-10-1 17:06:28

科技新媒体在BAT围攻下的沉浮与破茧

9月22日 精选 ( 微信号 iLoveDonews )腾讯一直被业界人士称为壕讯,因为腾讯太有钱。腾讯有钱不光体现在近两年对产业链各层次相关公司的收购,还体现在它大手笔的媒体战略。比如,腾讯网不惜重金联合国外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BusinessInsider,以及刚刚宣布合作的著名科技媒体TNW,采用内容合作的方式获取和垄断到第一手内容资源,不断弥补其内容偏资讯轻深度的短板,不断增加深度和研究型新闻内容。这一方面说明,国内各大科技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腾讯靠资本围拢的内容资源也越来越让其他小型科技媒体的日子更加难过。这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小型科技媒体一方面要遭受BAT级媒体的围堵,另一方面还要遭受同级别媒体的炽热竞争和资源争夺,同时,小型科技媒体还必须冥思苦想后续发展的新型模式。因此,科技新媒体的发展面临着三方挑战,而腾讯这一BAT级的媒体战略频频出招,更让国内许多资金紧张的新媒体压力倍增。国内科技媒体激烈竞争环境下的生存现状及问题:1、一窝蜂追逐热点事件。这造成的结果是,大多内容都是时评文章,质量不高,且观点雷同性极大。有热点大家一起上,为了追逐所谓的时效性,不惜牺牲质量,所以深度分析和研究类的内容偏少。但是,用户已经不再单单需要简单的资讯,他们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他们希望看到更加有价值的内容分析。2、内容越来越雷同,关注点雷同,报道的角度差异不大。各大媒体千篇一律的报道着实让很多人失望,因为无论选择哪家媒体都可以。此时,这些媒体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当大家共同关注某个事件时,你如何让用户选择你的媒体?有个典型的案例是,许多圈里的朋友经常在热点事件发生时就会有类似的抱怨,"现在最讨厌的就是打开科技媒体看新闻,简直一模一样,互相复制粘贴。3、内容生产模式类似,资源重合度极高。现在主要的几家科技媒体,其内容大多都是由作者投稿产生,而这也正是造成上述两个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作者资源有限,许多作者通常会一稿多投,这会造成不同媒体内容重合。并且,单单依靠作者产生内容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媒体内容质量不总能有保障,所以有的媒体在某一时间段内容质量偏高,但在另一时间段内容质量很可能下降。同时,优质且固定的作者资源有限,各大媒体都在争夺这样的作者,这也会让不同媒体内容和风格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但是,这些媒体已经享受到了作者产生内容的红利,所以都在聚拢或争抢作者资源,而这又会造成上述现象,成为一种循环。4、激烈竞争逼迫科技媒体探索新模式,破茧或重新排队正在进行。所以,经历过去几年的摸爬滚打后,曾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创业新媒体开始进入首轮沉浮期和瓶颈期,都面临着新模式开拓的挑战,其各自发展又决定了它们在科技媒体行列的重新排队。面对越来越多的新一波创业新媒体加入进来,它们的道路更加艰难,但同时这也逼迫它们再次沉思下一个拐角在哪里。(比如钛媒体最新的网站变化以及下一步在职业社交上的尝试就是一种对自身及所处环境深度思考后,迈出的新一步。)而另一方面,腾讯的科技媒体也在与这些新型的科技媒体的竞争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不断对内容进行更新和改版,不断推出系列特色栏目,比如《企鹅智酷》《解码》,开始发力深度内容和研究型新闻内容,试图找到差异化之路,以及最合适的用户需求点和生存方式。这或许是腾讯科技目前最合适的媒体战略:通过不断增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产品+资讯+深度研究为核心的媒体定位。而它的这一战略可以通过资本轻松实现。正因为无资金压力,所以才敢动作频频,做出各种尝试。而小型科技媒体却不得不面对最现实的养家糊口问题和模式探索问题,迈出下一步之前一定会前后思量许久。这就形成了两派阵营:土壕派和奋斗派。土壕派以腾讯科技、界面(有强大资金后盾)为代表,其在科技媒体竞争中最大的优势就是靠资金运转资源。而奋斗派则以虎嗅、钛媒体等为代表,它们资金有限,其态度、风格和新模式是应战的根本。但各大科技媒体的新模式都处于尝试期,围攻、血洗、彷徨、突破、消失……在这个媒体圈里正在发生。(作者常宁,首发至iDoNews专栏,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新媒体在BAT围攻下的沉浮与破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