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大数据

标题: 数据中台浅解 [打印本页]

作者: 168主编    时间: 2019-9-2 10:22
标题: 数据中台浅解
自阿里于2015年提出“大中台,小前台”的中台战略,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大家都在讨论中台是什么以及如何在自己企业内部落地中台项目,以此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于是,业界开始兴起一股“中台”热,“业务中台”、“技术中台”、“组织中台”,“数据中台”,甚至“AI中台”的提法层出不穷,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看的可谓云里雾里,对中台更是添加了不少困惑。

       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大家对其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这样那样的疑惑,也是非常正常的。不管是中台,还是业务中台,亦或是今天本文要介绍的数据中台,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小编今天试图从中台的发展历程的角度为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台?中台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以此来为大家拨开中台的神秘面纱。而至于数据中台,其实是继承了中台的理念,在一个垂直的细分领域发展出的概念,这会在中台介绍完后进行阐述。

一、中台的前世今生
2003年,互联网行业在国内发展迅猛,也是在这一年,阿里成立了淘宝事业部。此时,阿里内部就只有C2C的淘宝平台,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且业务复杂度不大,所以此时淘宝业务团队和淘宝技术团队相处融洽。  
      但是到了2008年,阿里为了开展B2C业务,成立了天猫事业部。没过多久,天猫与淘宝并驾齐驱,淘宝的技术团队得同时支撑起淘宝和天猫的业务。此时的架构相当于是两个技术平台支撑起两套独立的业务。虽说在组织架构上,天猫与淘宝是同一级别,但是由于技术团队是来源于早期的淘宝技术团队,他们自然而然的优先于淘宝业务的需求,这使得天猫的业务团队怨声载道。而反过来,技术团队由于没有独立出来,没办法通过统一的规划和视角解决业务问题,只能急于到处救火解决问题,技术团队对业务也存在诸多不满和质疑。但事实上,淘宝天猫的业务在很多层面是相通的,比如商品、交易、评价、支付、物流等模块,各自都有需求且需求非常类似,完全可以进行统一规划和抽象,建立起一套统一标准的平台满足大部分的共性业务需求,以避免重复造轮子,达到以最低的成本快速响应业务的需求。
     
为此,在2009年,“共享事业部”应运而生,在组织架构上与淘宝天猫处于同一级别。共享事业部对淘宝和天猫的业务做了梳理和沉淀,把两个平台中公共的、通用的业务功能沉淀到了共享事业部,避免功能的重复建设和维护,更合理地利用技术资源。然而,接下来的发展事与愿违。虽然组织架构上共享事业部和淘宝、天猫平级,但在对业务的理解和贡献上来说,显然淘宝和天猫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结果导致共享事业部在两大业务部门的夹缝中生存。
至此,共享事业部的发展与大多数人的期望有很大偏差。之后又出现了1688、聚划算等业务,类似的问题更加突出。阿里集团最后终于又提出了一个新方案,就是所有阿里内部的电商业务,都需要通过共享事业部的统筹规划才能开展。正是如此,才真正实现了共享事业部的组织效能。
正是“共享事业部”为阿里巴巴的架构转型奠定了基础。2015年底,阿里集团宣布全面启动“中台战略”,构建符合DT时代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至此,中台诞生,并为阿里的电商业务发展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技术保障。
从中台的前世今生可以看出,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强调复用与共享,不管是技术的,还是业务的,还是管理上的,只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才能为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高效稳定的支撑。
二、数据中台是什么鬼
数据中台,其实是从中台提出后发展起来的。只是数据中台更加强调其在数据分析和应用领域的作用,强调数据的整合复用及共享。
数据中台不是一种产品或解决方案,跟数据仓库一样,只是一种逻辑概念。它跟近年来提的数据湖,三者在本质上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通过一序列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加工、整合后,形成企业内部一套标准统一的可复用共享数据集合,最后高效的把数据封装成服务提供给业务或是下游系统使用,从而实现D2V的理念。
因此,与其纠结于什么是数据中台?采用什么样的工具产品才能实现数据中台?对于这种”战术”层面的思考,可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数据中台”这一概念。而更多应该是从“战略”层面进行思考,在企业内部是否有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机制,以及相应的业务规划及标准流程,以达到数据中台的做事思路和方法——避免重复造轮子,强调复用和共享,这个才是数据中台的精髓所在。所以,不管是采用传统的ETL工具,还是大数据处理框架,只要是能满足数据中台强调的复用及高效,那其实就可以称之为“数据中台”。
以数据中台一大关键应用领域——报表应用为例。在企业中,很多业务部门都有报表分析需求,数据中台要求先经过业务梳理和分析,提炼出很多共性的数据需求后,进行统一数据模型规划设计,再基于此进行报表的设计和开发,以避免单独重复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是开发工作量减少,二是也方便了后期的运维管理工作。
      以上是通过对中台发展历程的介绍,引出对数据中台的理解和思考。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帮助大家对数据中台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谢华林  来源:数据天团






欢迎光临 168大数据 (http://www.bi16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