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大数据

标题: 马蜂窝数据仓库的架构、模型与应用实践 [打印本页]

作者: 168主编    时间: 2019-11-2 21:04
标题: 马蜂窝数据仓库的架构、模型与应用实践
一、马蜂窝数据仓库与数据中台
最近几年,数据中台概念的热度一直不减。2018 年起,马蜂窝也开始了自己的数据中台探索之路。
数据中台到底是什么?要不要建?和数据仓库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相信很多企业都在关注这些问题。
我认为数据中台的概念非常接近传统数据仓库+大数据平台的结合体。它是在企业的数据建设经历了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等积累之后,借助平台化的思路,将数据更好地进行整合与统一,以组件化的方式实现灵活的数据加工与应用,以更清晰的数据职能组织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以服务的方式更好地释放数据价值的一种方式。
所以,数据中台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管理思路和架构组织上的变革。在这样的思想下,我们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设了马蜂窝的数据中台,核心架构如下:
在中台建设之前,马蜂窝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并积累了一些通用、组件化的工具,这些可以支撑数据中台的快速搭建。作为中台的另一大核心部分,马蜂窝数据仓库主要承担数据统一化建设的工作,包括统一数据模型,统一指标体系等。下面介绍马蜂窝在数据仓库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
二、数据仓库核心架构
马蜂窝数据仓库遵循标准的三层架构,对数据分层的定位主要采取维度模型设计,不会对数据进行抽象打散处理,更多注重业务过程数据整合。现有数仓主要以离线为主,整体架构如下:
如图所示,共分为 3 层:业务数据层、公共数据层与应用数据层,每层定位、目标以及建设原则各不相同。
(1)业务数据层:包含 STG(数据缓冲层)与 ODS(操作数据层)两层,这两层数据结构与业务数据几乎一致。
(2)公共数据层:细分为 DWD(明细数据层)、DWS(汇总数据层)、DIM(公共维度层) 三层,主要用于加工存放整合后的明细业务过程数据,以及经过轻度或重度汇总粒度公共维度指标数据。公共数据层作为仓库核心层,定位于业务视角,提炼出对数据仓库具有共性的数据访问、统计需求,从而构建面向支持应用、提供共享数据访问服务的公共数据。
(3)应用数据层:DWA 层,主要用于各产品或各业务条线个性化的数据加工,例如商业化产品数据、搜索推荐,风控等。
三、数据模型设计3.1 方法选择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的设计方法就是对数据进行归纳和概括的方法。目前业界主要的模型设计方法论有两种,一是数据仓库之父 Bill Inmon 提出的范式建模方法,又叫 ER 建模,主张站在企业角度自上而下进行数据模型构建;二是 Ralph Kimball 大师倡导的维度建模方法,主张从业务需求出发自下而上构建数据模型。
大数据环境下,业务系统数据体系庞杂,数据结构多样、变更频繁,并且需要快速响应各种复杂的业务需求,以上两种传统的理论都已无法满足互联网数仓需求。在此背景下,马蜂窝数据仓库采取了「以需求驱动为主、数据驱动为辅」的混合模型设计方式,来根据不同的数据层次选择模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 面向主题:采用范式模型理论中的主题划分方法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2. 一致性保证:采用维度模型理论中的总线结构思想,建立统一的一致性维度表和一致性事实表来保证一致性。
3. 数据质量保证:无论范式建模还是维度建模都非常重视数据质量问题,综合使用两个理论中的方法保证数据质量。
4. 效率保证:合理采取维度退化、变化维、增加冗余等方法,保证数据的计算和查询效率。
其中,ODS 选择保持贴源的范式模型,不做进一步模型抽象,只是从节省存储角度考虑,对该层采取拉链处理。DWD 与 DWS 基于对构建成本、性能,易用性角度的考虑,主要采取维度模型和一些宽表模型。宽表模型的本质是基于维度模型的扩展,对整个业务以及全节点信息进行垂直与水平方式整合;同时采用退化维度的方式,将不同维度的度量放入数据表的不同列中,实现业务全流程视图的构建,来提升宽表模型的易用性、查询效率,且易于模型的扩展。
3.2 设计目标
马蜂窝数据仓库在模型设计上以准确性、易用性、及时性为设计目标,以满足业务人员对数据的多样需求。
3.3 设计流程
马蜂窝数仓模型设计的整体流程涉及需求调研、模型设计、开发测试、模型上线四个主要环节,且规范设计了每个阶段的输出与输入文档。
3.4 主题分类
基于对目前各个部门和业务系统的梳理,马蜂窝数据仓库共设计了 4 个大数据域(交易、流量、内容、参与人),细分为 11 个主题:
以马蜂窝订单交易模型的建设为例,基于业务生产总线的设计是常见的模式,即首先调研订单交易的完整过程,定位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确认各节点上发生的核心事实信息。模型是数据的载体,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模型(或者说模型体系)归纳生产总线中各个节点发生的事实信息。
订单生产总线:
如上图所示,我们需要提炼各节点的核心信息,为了避免遗漏关键信息,一般情况下抽象认为节点的参与人、发生时间、发生事件、发生协议属于节点的核心信息,需要重点获取。以下单节点为例,参与人包括下单用户、服务商家、平台运营人员等;发生时间包括用户的下单时间、商家的确认时间等;发生的事件即用户购买了商品,需要记录围绕这一事件产生的相关信息;发生协议即产生的订单,订单金额、约定内容等都是我们需要记录的协议信息。
在这样的思路下,总线架构可以在模型中不断添加各个节点的核心信息,使模型支撑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展、趋于完善。因此,对业务流程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产出模型的质量。
涉及的业务节点越多,业务流程也就越复杂。从数据的角度看,这些业务过程会产生两种基本的场景形态,即数据的拆分和汇聚。随着流程的推进,前一节点的原子业务单位在新节点中可能需要拆分出更多信息,或者参与到新节点的多向流程。同样,也可能发生数据的汇聚。以某个订单为例,下单节点数据是订单粒度的,而到支付节点就发生了数据拆分。数据的拆分、汇聚伴随着总线的各节点,可能会一直发散下去。
鉴于上述情况,在模型实现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各节点不同粒度的数据信息都堆砌在一起,那样会产生大量的冗余信息,也会使模型本身的定位不清晰,影响使用。因此,需要输出不同粒度的模型来满足各类应用需求。例如既会存在订单粒度的数据模型,也会存在分析各个订单在不同时间节点状态信息的数据模型。
基于维度建模的思路,在模型整合生产总线各节点核心信息之后,会根据这些节点信息进一步扩展常用的分析维度,以减少应用层面频繁关联相关分析维度带来的资源消耗,模型会反范式冗余相关维度信息,以获取应用层的使用便捷。最终建立一个整合旅游、交通、酒店等各业务线与各业务节点信息的马蜂窝全流程订单模型。
四、数据仓库工具链建设
为提升数据生产力,马蜂窝数据仓库建立了一套工具链,来实现采集、研发、管理流程的自动化。现阶段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大工具:
1. 数据同步工具
同步工具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下面重点介绍从源系统同步数据到数据仓库。
马蜂窝的数据同步设计支撑灵活的数据接入方式,可以选择抽取方式以及加工方式。抽取方式主要包括增量抽取或者全量抽取,加工方式面向数据的存储方式,是需要对数据进行拉链式保存,或者以流水日志的方式进行存储。
接入时,只需要填写数据表信息配置以及具体的字段配置信息,数据就可以自动接入到数据仓库,形成数仓的 ODS 层数据模型,如下:
2. 任务调度平台
我们使用 Airflow 配合自研的任务调度系统,不仅能支持常规的任务调度,还可以支持任务调度系统各类数据重跑,历史补数等需求。
别小看数据重跑、历史补数,这两项功能是在选择调度工具中重要的参考项。做数据的人都清楚,在实际数据处理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数据口径变化、数据异常等,需要进行数据重跑、刷新、补数等操作。
我们设计的「一键重跑」功能,可以将相关任务依赖的后置任务全部带出,并支持选择性地删除或虚拟执行任意节点的任务:
如下是基于某一个任务重跑下游所有任务所列出的关系图,选中具体的执行节点,就可以执行忽略或者删除。
3. 元数据管理工具
元数据范畴包括技术元数据、业务元数据、管理元数据,在概念上不做过多阐述了。元数据管理在数据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部分在数仓应用中主要有 2 个点:
(1)血缘管理
血缘管理可以追溯数据加工整体链路,解析表的来龙去脉,用于支撑各类场景,如:
如下是某一个数据模型中的血缘图,上下游以不同颜色进行呈现:
(2)数据知识管理
通过对技术、业务元数据进行清晰、详尽地描述,形成数据知识,给数据人员提供更好的使用向导。我们的数据知识主要包括实体说明与属性说明,具体如下:
当然,数仓工具链条中还有非常多工具,例如自动化建模工具,数据质量管理工具,数据开发工具等,都已经得到了很好地实现。
五、数仓应用——指标平台
有了合理的数仓架构、工具链条支撑数据研发,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把产出的数据对外赋能。下面以马蜂窝数据应用利器-指标平台,进行简单介绍。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构建自己的指标平台,每个企业建立的标准都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指标繁多、定义不清楚、查询缓慢等问题。为尽量避免这些问题,指标平台在设计时需要遵循几大原则:
基于以上原则,马蜂窝的指标平台按照精细化的设计进行打造,指标平台组成架构如下图:
其中:
六、总结
企业的数据建设需要经历几个大的步骤:
目前大部企业目前都停留在第二个阶段,因为这一步需要足够夯实,才能为第三步打好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各大企业要投入很大成本到大数据平台、数据仓库乃至数据中台的建设中。
马蜂窝数据中台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我们认为,理想的数据中台需要具备数据标准化、工具组件化、组织清晰化这三个核心前提。为了向这一目标迈进,我们将建立统一、标准化的数据仓库作为当下数据中台的重点工作之一。
数据来源于业务,最终也将应用于业务。只有对数据足够重视,与业务充分衔接,才能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在马蜂窝,从管理层,到公司研发、产品、运营、销售等各角色,对数据非常重视,数据产品的使用人数占公司员工比例高达 75%。
大量用户的使用,驱动着我们在数据中台建设的路上不断前进。如何将新兴技术能力应用到数据仓库的建设,如何以有限的成本高效解决企业在数据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将是马蜂窝数仓建设一直的思考。
本文作者:颜博,马蜂窝数据仓库研发负责人。






欢迎光临 168大数据 (http://www.bi16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