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大数据

标题: “会会”,结合线下见面吃饭的场景,帮创投圈儿解决“见人”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乔帮主    时间: 2014-12-1 20:36
标题: “会会”,结合线下见面吃饭的场景,帮创投圈儿解决“见人”问题
PC 互联网可以说错过了 LinkedIn 那波潮流,经纬、大街网都没成什么气候,移动时代典型的职场社交尚未成长起来但已有创新的迹象,以创投圈这个社交活跃群体为切入点的产品越来越多,它们甚至专注解决创投圈“见人”的需求。
身在创投圈儿,见人是一定一要的,不过也得讲究效率和效果,不管是找项目、聊产品、还是谈合作。除了前几天我们介绍过的 Tinder 版 LinkedInWeave外,氪空间一期项目“会会”是另一个例子。
这类产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得找对人,另一方面最好能促成有价值的人脉,实现线下交流。
“会会”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触发线下会面的机制,把职场社交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挖掘圈里的潜在人脉资源。用户注册时需要提供自己的公司、职位信息来佐证身份可信性。其关系推荐主要依据地理位置、所处行业、手机通讯录几个维度,以帮用户找到更相关的人,同时促成更高效的会面。
用户可以发布一个会面卡片,内容包括聊天的主题、时间、形式(吃饭、咖啡等)、人数、费用等相关信息,可以公开邀约,也可以私下分享给朋友让朋友推荐。就某事件达成见面约定后,双方用户会自动结成好友并启动聊天功能,可以进一步沟通,见面还是需要做些前戏的。
一方面,“请客吃饭“更适合中国文化,另一方面确定了聊天的大致主题也会容易找到诚心想交流的人,这样申请加入某小局的用户在下决心前会更谨慎。这样的机制更容易避免加了一堆人但确没时间打理的尴尬局面。
目前,“会会”支持的会面人数上限为 50 人,这决定了它切的不是大规模行业活动。以后会会也会支持一些机构性质的小型沙龙等。
基于小型活动,“会会”也会推出相应的建群机制,参加活动加微信群的场景大家应该很熟悉,“会会”则这种场景下的建群更自动化。
该团队共有 10 人,大都来自百度、阿里、人人。其创始人李翔昊曾在优士网、经纬网、大街网供职,被问及做职场社交的教训,他说得很直接,就是“别照着 LinkedIn 抄“。
“会会”已获得经纬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融资。







欢迎光临 168大数据 (http://www.bi16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