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趣谈面试|硅谷面试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9:5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介绍:

朱赟,MacTalk 池建强老师笔下的神童,就职于 Airbnb 的华人工程师,美丽大方的科技人才,两个孩子的妈妈。

说到现如今 IT 领域的面试体系的弊端,估计任何一个码工,作为一个面试者或者面试官,都有吐不完的槽点。最主要的,就是在于所经历的面试形式是不是能够招到真正的技术人才。

首先,大都面试题过于侧重于对算法的考察。这样,刚从学校毕业的人占便宜,算法强的人占便宜,勤快愿刷题的人占便宜。而那些真正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往往因为长期的不去接触一些最普通的算法,在面试中往往被一招致命。比如今年六月份,Twitter 上传的风风火火的,Homebrew 大家都熟悉,是 OS X 上一个很好用的 package manager 开源软件,Google,甚至于湾区 90% 的码工都用过这个软件。然而,正是该软件的作者,在面试谷歌求职的时候,因为没有很好的在白板上写出倒置一个二叉树的算法,被谷歌拒之门外。有人觉得这事挺讽刺的,也有觉得理解谷歌的做法。但总而言之,即使是技术牛人,对于面试这事也会有偶尔恨的牙痒痒的时候。

第二,基本每个公司都面临着漏题问题,而且越火的公司面试题被私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样那些花功夫去找到题目有备而来被录取的,其实是取巧的。换位思考,对凭本事被录取的或者没录取的,就是不公平。漏题这个问题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完美解决的方案,各个公司有各个公司的对策,或者干脆听而任之。举个例子,Square 的做法,就是三百多号工程师,每个人自己设计一个面试题,要求考察点要全面,可以分层次的考察面试者在该问题上的水平。然后自己用不同语言做出答案,题目和答案会被全公司工程师审查,并且需要拿这道题和两三个同事来预演一遍面试以确保难度适中,不会太偏。当然,这些题还是会漏,工程师自己考虑是不是想换一个题目。不过人家 CTO 就说了,如果谁面试准备把我们的三百多道题哪怕是全背会了,那这样的人我们也就招了。

第三,对于一些极火的公司,哪怕你有真材实学,但是可能相关经验不够,简历在 HR 那一关就会被干掉,因为每天她们要看的简历太多了,不可能每个人都给机会。比如有些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每五百份申请可能只有五个人有机会走到到公司面试这一步,最后只有一个人被录取。那么哪些简历在这五百份中会被淘汰,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主观因素和操作误差的。不过如果真的有心,把简历或者申请做到吸引眼球,可能还是有办法的。记得年初,Airbnb 开始大红大紫的时候,一个叫 Nina 的妹子,她就把自己渴求进 Airbnb 的热情做成了一个网站(http://www.nina4airbnb.com/)。在这个网站上,她说:“我想在 Airbnb 工作,我知道成千上万的很有才能的人也和我一样。因此,为了展示我如果被录取会给这个公司带来的价值,我对全球的旅游市场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可能对 Airbnb 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可能有所帮助。” 然后,真的有做出很多很有见地的分析报告,和战略建议。这件事也是推特上传的很火,最终引起 Airbnb 老大 Brian 的注意。最后结果怎样,我也不得而知。当然,我没有去细考第一个想出这个招的人是谁,但是记得后来见过很多类似的网站像 “Airbnb 为什么应该聘请我作为他们的前端工程师”,“Google 为什么应该让我加入他们的 Google+ 开发” 等等。。

如果说技术面试是 IT 界选人的最关键要素之一,那么行为面试,包括对个性,性格,天分等的考察也是有些公司相当看重的。

好长一段时间,Google 都是是美国 IT 届风云一时的最佳雇主。2013 年的时候,甚至还有人拍了一部电影《The internship》,讲两个销售好友怎样被 Google “不拘一格” 的招为实习生以及后面在 Google 的一段传奇经历。这事我觉得应该不是真的,但是场景是真的(我老公当时还荣幸的当了一次群众演员,因为那天他自己穿的衣服不够屌丝,还给配了“戏服”。),反映出来的一些谷歌精神也是真的。面试那一段的场景是这样的:Google 的面试者问,“如果你被缩小到一个硬币那么大,然后被扔到一个榨汁机的底部,你的质量减小所以你的密度不变。榨汁机的刀片 60 秒后将要开始搅动,并且一但开始,就永远不会停下来。你会怎么做?” 看过电影的都知道这两个人当时的回答相当的奇葩,甚至有点胡搅蛮缠。面试官也只能频频的满头黑线。但是他们的回答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正是那些差点挺不过去的经历让你不断成长),你真正要关心的,不是怎么逃出榨汁机,而是逃出以后你的人生的下一步是什么。” 最后,这两个人居然被录取了。当然,谷歌码工的面试方式肯定完全不是这么一码子事,但是这两个人被录取,电影确实希望传递一个谷歌招人不是光看相关背景或经验,而是更注重你的个性和天分。听一些 Google 的朋友当过面试官的也都提过,面试中和面试者的聊天,对其性格等非技术素质的评估在面试官给录取委员会的反馈意见上也确实是占了极重要的成份的。

在对行为面试的热衷上,Airbnb 走的更远,做的更多。Airbnb 一天的面试中,干脆六轮中拿出两轮来作为专门的行为面试,通过聊天来了解是不是对 Airbnb 的使命由衷的有热情,是不是具有我们看重的几点 core value。对于这一做法,众说纷纭,有爱的,有恨的。技术过硬,却偏偏败在这所谓的 culture fit 上的人,可能或怒或恨或无奈或不屑。但是无一例外的,能通过这个面试走到一起的,真的还是具有了一些性格上的共性的。最近在看到了一篇即有意思又发人深省的帖子(好吧。。。MacTalk,池哥写的),叫做 《为什么大公司看起来都那么糟糕?》 里面提到 “你有多爱一个公司,最后就会多恨一个公司,尤其是大公司。” 是句玩笑话。但是细想之,当初你在一家公司还小的时候加入,充满了热情,却因为公司慢慢变大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热爱,到无奈,再到失望,再到忍痛离开。这样的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很多公司的成长都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在过去一年里,Airbnb 码工数也是长得飞快,问题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今天的我,依然热爱着我的工作,热爱着每天一起奋斗的小伙伴们。私心里觉得,这和我们的行为面试或多或少是有关系的吧。总之,真心希望 Airbnb 能越走越远。

楼主热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168大数据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网友个人见解,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网友自行投稿发布。若为首发或独家,该帖子作者与168大数据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168大数据的同意,并添加本文出处。
4.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价值及用于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5.任何通过此网页连接而得到的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6.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或遗漏而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尽快告知,本站将及时删除。
7.168大数据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6-3 15:26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