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支付宝账单刷屏,我们的隐私是否已被大数据出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00: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书目治疗师:

新年伊始,我的朋友圈被网易云音乐的年度报告和支付宝的年度账单刷屏了。我承认,看到大家都在“秀晒炫”,我也忍不住好奇去查看属于我的年度总结。一方面,我依赖这些五花八门的数据来了解自己的喜好,但另一方面,我又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曝光、被出卖。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吗?在互联网和大数据之下,究竟还保留了多少个人隐私?

——不想做透明人

本期治疗师

曹 园

拾贰象岛记者

治疗书单: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

②洛丽·安德鲁斯《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你做过什么》

③吉隆·奥哈尔/奈杰尔·沙德博尔特《咖啡机中的间谍》

辅助补品:

英剧《黑镜》

大数据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裸奔。

不想做透明人:你好!

年度盘点和总结不仅能丰富闲聊话题,与朋友分享你一年来的经历和收获,还能在怀旧氛围中对2017年做个轻松的道别。

比如你提到的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可以知晓自己听过最多的歌词、年代最久远的歌以及最小众的歌。这些有趣的内容让你产生了在朋友圈展示自己品味的欲望。

   

而有关音乐品味的数据也塑造了你的个人形象。你是深夜独自听情歌的“备胎”,还是热衷钢琴曲的优雅女士?一位用户的听歌报告写道:“7月30日大概是很特别的一天,你把英语听力的《Lesson 1: A private conversation》反复听了68次。”——这很可能是位在暑期苦练新概念英语的学生。

你也提到了支付宝的年度账单。跟风晒账单的朋友们一边炫富一边哭穷,看着六位数的全年总消费,质疑自己哪来这么多钱,年账单居然超过了年收入。支付宝还添加了年度预测,送你一个抽象的关键词,塔罗牌般占卜着你新一年的运势。

谁更懂你?很明显,你的好朋友还不如你常用的app了解你。试想一下,下一个发布关于你的信息,是百度地图足迹?滴滴打车记录?Keep健身报告?陌陌搭讪成功率?还是美团外卖吃货指数?

我想说的是,你依赖手机应用和互联网产品来认清自己的喜好,这些“记录在案”的数据也掌握着你的小秘密。它们投其所好,满足你的个性化需求。回忆一下,微博为你定制过广告,淘宝尽其所能“猜你喜欢”,百度会在你输入关键词后试探性地问一句:“你要找的是不是……”

这其实就是大数据的功劳。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里写道:“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Facebook在纳斯达克上市时,账面资产66亿美元,而总市值1040亿美元,二者的差额即可理解为数据资产的价值。

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不管是制定政策,创业做生意,还是写学术论文,都需要数据支撑。舍恩伯格甚至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但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海洋中的冰山,绝大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之下。

舍恩伯格的观点是,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它提供参考答案,而非最终答案。作为用户,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为大数据添砖加瓦。《大数据时代》写道:“当数据只有500万的时候,简单的算法表现得很差,但数据达10亿的时候,它变成了表现得最好的,准确率从原来的75%提高到95%以上。”

商家在大数据的指导下完善了销售策略。书中例举了沃尔玛超市的一项举措——把蛋挞和飓风用品放在一起售卖。因为沃尔玛注意到,每当美国季节性飓风来临前,不仅手电筒的销量会增加,蛋挞销量也会增加,这一切都源于沃尔玛保存的历史交易记录。

类似的案例还有:谷歌利用检索词条判断流感的爆发;保险公司根据常浏览网站和常看节目等数据寻找潜在的高血压和抑郁症患者。

和你一样,人们多少有些担忧,发出一系列“细思恐极”的疑问:这些数据是否获得用户批准?它们是否别有用处?

需要正面回答你的是,你对隐私的担忧并非多余。支付宝年度账单就被细心的群众抓到了把柄。账单首页安插了一行密密的小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并默认勾选。这项协议的具体内容提及,“您同意我们向第三方收集并在适用的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向信息使用者依法提供这些信息(收入和存款等)时,您已经充分理解并知晓该信息被提供和使用的风险。”此举引发了法律界人士的质疑,芝麻信用后来在官方声明中也自我批评称“愚蠢至极”。

但事实就是这样。当个体与世界相连,我们的隐私基本“名存实亡”。《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你做过什么》一书也认为,隐私在社交网络时代基本宣告死亡。本书作者、法学教授洛丽·安德鲁斯表示,社交网站Facebook单方面重新定义了社会契约,使原来隐私的变为公开的、公开的变为隐私的,第三方想要获得关于个人的隐私信息易如反掌。

“我的每一个动作都神不知鬼不觉地被记录了下来,并有数据整合商对它们进行分析,然后将整理好的信息卖给一些公司,”安德鲁斯写道,“对于这一侵犯隐私和安全的行为,我不但被蒙在鼓里,还完全束手无策。”

早在1998年上映的电影《国家公敌》,就已经涉及到个人信息被掌控与利用等情节。

比获取隐私、分析隐私更严重的是泄露隐私。2016年5月,黑客组织peace以5比特币(约2200美元)的售价公开销售1.67亿个LinkedIn用户的登录信息。同年9月,至少有5亿雅虎用户的账户信息被盗。你是否还记得,国内2000万开房数据被曝光以及130万考研用户个人信息被贱卖?

人们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卸下防备。《咖啡机中的间谍》一书提到,喜欢凑热闹的年轻人往往会透露太多私人信息,有些人因为透露了自己酗酒等行为而失去工作或被学校拒之门外。社交媒体上,我们宽容地分享着私人喜好、定位行踪和家人照片。以后,在每一次晒图和被要求授权用户信息的时候,你不妨多犹豫一下,考虑好你能承受的风险。

因为隐私也能被拿来利用和操控。黑科技英剧《黑镜》第三季中,内向男孩肯尼发现电脑摄像头被入侵,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人监视,为了守住个人秘密,肯尼参与银行抢劫,甘愿被黑客肆意操纵。

千万别在卧室里安装一堆摄像头......

如今看来,保护个人隐私成为了一个伪命题。大数据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裸奔。罗振宇在脱口秀《罗辑思维》里也谈到,大数据时代,一个人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就像一场绝望的守城战。你孤家寡人站在城头,城下数不胜数、不眠不休的攻城部队拍击着你的城墙……

2008年,导演诺兰也曾在影片《黑暗骑士》中探讨了公共隐私监控的问题。

也许你也想做最后的挣扎,嘲笑互联网刻画出来的你并不那么准确。当大数据想把我们的行为固定下来时,我们体内的叛逆因子总是希望和这种确定性说拜拜。大家以为你在音乐类app上听了29遍的《咱们屯里的人》是你最喜欢的歌,其实你在旧磁带上听了无数遍的《东风破》才是你的心头好,虽然这其实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来源:拾贰象岛


楼主热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168大数据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网友个人见解,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网友自行投稿发布。若为首发或独家,该帖子作者与168大数据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168大数据的同意,并添加本文出处。
4.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价值及用于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5.任何通过此网页连接而得到的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6.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或遗漏而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尽快告知,本站将及时删除。
7.168大数据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6-18 01:25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