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大数据

标题: 切入农产品供应链条,物链想用区块链技术做信用资产平台 [打印本页]

作者: 168主编    时间: 2017-7-30 13:29
标题: 切入农产品供应链条,物链想用区块链技术做信用资产平台
区块链采用分布式存储,具有关键数据实时同步、不可篡改的特点。最常应用的场景是金融领域,但区块链技术应用不止于此,比如36氪之前报道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信息在医院的流通和管理的“边界”;还有服务于中小渠道和 CP、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发平台的魔橙,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帮农名卖咖啡豆的 Bext360。可见随着区块链+的日益深入,区块链应用场景将越来越丰富。
36氪近日接触的物链是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品控平台。物链定位了三个方向,一个是商品流通,一个是版权,一个是身份证明。目前主营业务是商品流通,尤其是食品流通。关于为什么定位在这一领域,CEO 李少恒认为,商品流通是最接近消费者,也是最接近市场的,赛道上同样的玩家不多,占领市场相对容易。区块链在版权领域的应用在我国虽然初见端倪,但相关法规和意识并不支持长远发展。身份证明这块做的人也比较多,但是替换原有方式还需一段时间。
一般来说,商品流通需要经过这样几个环节,最上游生产源生产产品卖到厂商,厂商再通过各地分销商分销到各地商超,规模较小的厂商也可将商品直接销售到各地商超,最后流通到消费者手里。以上流通链信息不对称,各方没有将自己的信息透明化。这里面的问题就是,对于政府来说监管难、问题源头追踪难、公信力降低;对于企业来说,品质型市场被蚕食、各方利益分配不均衡;对于消费者来说 ,高消费可能换不来高品质,缺乏消费选择权。
物链针对以上各方痛点,从信息透明化着手,用“区块链”打通多个环节数据壁垒,具体来就是参与商品流通各个环节的各方将各自的信息上传到物链平台,比如采茶场可以将采茶时间、温度、地点等上传,分销商将商品在哪卖、卖了多少上传,这样平台相当于既是信息平台,又有管理的功能。物链按照上传商品数量进行收费,体量越大,每件商品收费越小,平均下来几毛钱。
此外,物链平台在聚合了各种商品信息后,还可以撮合上下游合作。比如某商超需要羊肉供应,物链就会把羊肉生产方推荐出去,并在其中分成,分成按照成交商品数量计算,不同商品价钱不等。当然,后续平台沉淀数据也可以用来精准投放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可能会有不少人有疑问,物链做的是不是一种溯源行为呢?对此,李少恒认为,物链其实是一个品控平台,溯源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如果只是溯源,那么多方的参与其实是被动、强制的。物链的定位在于做流通领域的信用支撑平台和供需对接平台,更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和互动的平台。信息规范化后能形成良好的信用体系,自然会有更多商家愿意分享信息。更进一步的想法是物链可以成为基于区块链的商品及服务交易所 。
目前在物链平台上有几十种品类的商品和几十家注册客户,包括原生溯源、蒙天源、天虎云商等。行业竞品有两类,第一类是可追溯体系,像印链、唯链,二者更多强调的是溯源;国外有Skuchain,做钻石跟踪、证明和质量保障的。第二类是供需对接平台,有阿里巴巴、京东、每日优鲜等,这类平台品控和信用保证成本高。
关于行业门槛,李少恒认为,团队一定要对商品流通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区块链技术也是比较关键的,目前物链能做到快速定制和模板化。
物链团队不超过10人,公司曾获得了点亮资本的200万人民币天使轮,目前正在进行下一轮融资。







欢迎光临 168大数据 (http://www.bi16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