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大数据

标题: 经验分享 :数据治理中的有趣发现 [打印本页]

作者: 168主编    时间: 2019-9-26 19:42
标题: 经验分享 :数据治理中的有趣发现
本文整理自老树之见公众号,作者胡晨川,原文分数据治理中的有趣发现(一)与(二)组成,本文将两篇文章整理加工在一起发文

数据治理,一般来说,涉及数据获取的治理、数据流程治理、数仓模型治理、数据权限治理、指标体系治理、数据应用能力提升、分析框架治理、数据可视化方案治理等范畴。有着内容涵盖广,琐碎的细节多,外在体感弱,成效周期长,人员心力要求高的特点。
随着近期工作中对数据治理的深入,尤其是在指标治理范畴下,过去的许多认知,在深层次上被刷新了;同时,随着执行中各种细节的碰撞,也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和观点。酝酿多时,打算甄选若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然,本人目前的观点,仅来自本地生活场景下的实践,难免有些片面,读者们请批判地吸收。)
观点一:“数据治理,从最初的最初,就要有所设计。这话看起来较费解,何谓最初的最初?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那么你在团队成立的第一天,你就得规划,做些什么样的事,能让你不仅拥有数据,还能正确高效地使用数据。以我对身边朋友的观察,大部分人,会想到要拥有数据,但以为初期有这就够了
如果你是一个经理人或者决策层,你需要在一个新业务的起步阶段,即在业务规划中,就准备好以“精准量化分析”为目的的一整套的数据治理方案,而不要仅仅罗列几个指标,作为KPI,以体现所谓的“数据驱动”。
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或者业务运营,你需要在kickoff阶段,就有方案,以保证健全的数据获取通道,准确稳定的指标口径,多方一致的评价及分析方式。而不是认准领导的绩效,硬拼凑一个本质上也许毫无关联的评价指标。
以我目前的观察,在业务启动初期,数据治理方案的缺失,会使得数据混乱的发展速度,远高于业务发展速度。回过神来你会发现,你以为能靠数据结果给予决策支持,但实际上,你会有一堆的混乱结论。你想有座灯塔,可实际上是一片迷雾。观点二:如果你是一个leader,当你不能准确了解你所使用的指标口径,就不要推动所谓的“用数据说话”。
乍一看,这个观点或许有些极端,但自测一下这个问题,或许你会猛醒:

“你工作中经常查看的报表和数据,你能说清楚他们明确的计算口径么?所属的业务主题、计算的方式、统计周期、限制条件、维度组合、字段定义等?

如果这个问题你答不全,那么你并不具备指标治理的意识(指标治理是数据治理中,与管理决策最为相关的部分),换个角度说,就是你还没有准备好使用数据。可怕的是,若leader不能清晰地回答,那么下属、分析师、产品经理等角色,基本上对口径也是一笔糊涂账。这样的结果就是:
在上面文中,我抛出了以下两个观点:第二个观点换个角度说,就是数据的消费方,一定要有“数据严谨性”的意识,尤其当你是一个leader的时候。第二篇中,我继续抛出一些观点。

数据治理项目,不仅需要深挖各种细节的业务定义,还需要有许多的“决断”(比如确定一版大家都能有共识的口径),需要协同的人,牵扯的部门往往很多。我们先不谈人配合意愿的问题(许多时候,数据治理会触碰协作方的“安全边界”,这是一种寓情于理都可以理解的沟通障碍),我们假设所有协作方都无条件配合的情况下,仍然有极大概率出现的困难,那就是:“谁都说不清某个关键的细节”
为什么呢?因为知道的人已经走了,或者时间久了忘了,且没有历史记录沉淀下来。在业务变化快,人员流动大的互联网公司,这种情况尤其普遍。

如何解决该问题?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加强业务知识管理;但执行基本很扯淡,因为谁都不愿意“打杂”。所以我有两个明确的建议:

这个观点在我脑中有段时间了。出现的当时,我自己很诧异,但仔细想了想,也许这真的是事实。为什么我们大力招人,却鲜有合适的人选?尤其是高段位人才。高段位固然是稀缺的,但稀缺的情况能够改善么?目前似乎看不到好的信号。

首先,整个大的公共教育环境,对数据分析、数据科学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滞后的。虽然近年来大力投入资源,但是一是起步晚了,人才补充到市场还需要时间。二是培养方式不够脚踏实地。高校里,缺乏有实战经验的老师设计课程体系,导致“堆砌”理论,学生的商业感知和动手能力都不够好。市场上的培训机构呢,基本上急功近利,拿入门级的知识当专业课,让学生挂几个“包”,跑几个“函数”,尝试几个kaggle案例,就收一笔学费,不论效果如何。

在这两个大背景下,我们大量的“用人单位”,只管招人干活,不管人的培养(许多都是自由生长,尤其是与上一个观点相呼应,当知识沉淀很差时,人才的成长更难达预期)。在门槛越抬越高的情况下,公司内部的小伙伴却没有清晰的成长路径和辅导。那么结果就是,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所谓的“高阶数据分析人才”,泡沫越来越大。而正在努力的行业新人,却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用合理的时间达到必要的高度。“既然是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当泡沫破灭,所有人认清了现实以后。国内的数据分析高阶人才市场,有可能出现信心危机。极有可能造成“高阶大数据人才信任感缺失”的情况,市场信心的恢复,可要花点时间。这与金融危机,是一个道理。
“以我个人招聘的经历来说(完全达到了大样本要求):数据分析领域,在正确的发展路径上的,3-7年工作经验是最有价值的。更长工作年限的人选,适配性可能不好,薪资要求也会偏高。”

回过头来,有资源,有能力的大厂,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格局应该高一点,不管人才能不能长期留住,都要以“为中国经济发展,以自身业务场景为基础,培养数据分析人才。”为责任。踏踏实实分析现有的业务需求和人才成长模型,设计务实、分阶段、可量化、有积累效应的人才成长体系。
目前在数据领域打拼多年,资历颇深的伙伴们,尤其是处在团队管理岗位的伙伴,也应正视这个问题。你们的未来,并不取决于你有多稀缺,有多少好的offer,这些都是暂时的。好好培养身边的新人们,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只有帮助他们提高,市场对“数据分析人才”的信心才能维持,整个市场的人才梯度更健康,才能挤压水分,消除泡沫。从长远来看,才有利于行业内所有人的生存。






欢迎光临 168大数据 (http://www.bi16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