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开启左侧

区块链+ 大数据:给数据“加戳”、“加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4 10: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文 本刊记者 顾彦 由168大数据特约专家张涵诚投稿发布。

自从大数据概念诞生以来,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一直如影随形。尤其是在应用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时,人们更加担心出现隐私泄露、财产被盗等问题,如果安全问题再不得到解决,必将阻碍大数据产业未来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了希望,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涵诚告诉本刊记者,区块链技术将重点解决流通和共享环节的安全问题,让大数据能够真正放心地流动起来。

QQ截图20161124103543.jpg


数据流通缺乏保障 制约大数据产业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数据服务商都希望获得更多的数据,这样才能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但现实中,各方对于数据共享总是顾虑重重:政府在开放数据上束手束脚,担心泄露国家机密;个人有所顾虑,担心泄露隐私;企业把数据资源当作一种重要资产,不会轻易开放。

中国互联网电子数据研究院研究员、保全网创始人王毛路向本刊记者表示,数据交易非常难,有许多根本性的痛点没有解决。据其介
绍,即使是目前走在业界前沿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高达几千万的交易额,但这些交易其实基本都是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的点对点交易,这样的交易额远远没有达到大家预期中对大数据的想象。


“什么样的大数据才能发挥价值呢?在于数据本身的聚合,在于多个数据源能够发酵融合,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做出数据产品,这样的数据才是有价值的数据,而现有的大数据交易所,它完成现有的交易是点对点传输的交易,所以跟大家对它的预期差别比较大。”王毛路说。

目前的数据交易模式无法做到多元融合,也与数据本身的特点有关。数据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行交易和流通时,与普通商品有着本质区别,容易发生所有权不清晰的情况,这也决定了使用传统商品中介的交易方式无法满足数据的共享、交换和交易。“我个人认为,以托管为核心体系的交易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可能对大数据交易就是错的。我们先设想一下股票交易,所有的证券都托管在中央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托管到A 账户的名下,当发生交易的时候,从A 的账户转托管到B 的账户下,这个就完成了一个交易的过程,从A转到B 的时候, A 就不再拥有这份股票了,这是证券交易的一个例子。实物交易也是,比如大宗商品交易,从A 仓发生交易转到B 仓的时候,发生了货物实物的交割也就完成了交易。但大数据交易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假设A 是卖方,B 是买方,虽然托管到了A 方,发生交易的时候转移到了B 方,但是这时候A还有托管的数据产品,同时如果A 不遵守这个数据隐私,马上全网复制了一千万份,此时,虽然数据还在B 的名下,从托管的体系上来讲,并没有发生账户实际的转移,但B 已经不再独家拥有这个数据。所以数据商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它不能够适用于像证券托管和商品托管这样的托管模式。”王毛路说。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数据交易的双方和交易中介都是互相不信任的,这显然不利于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将阻碍整个大数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数据开放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政府、研究所等机构,掌握着大量高密度、高价值数据,如医疗数据、人口数据等,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推动力。因此,目前大数据产业亟需一种足够安全、可靠的技术来保障数据资源的流通。

区块链为大数据“打补丁”

张涵诚告诉本刊记者,大家一直在寻找针对大数据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出现的区块链技术凭借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发现,区块链技术对数据流通和共享等关键环节意义重大。简单地说,区块链技术是通过“加戳”和“加密”两种方式解决了数据流通和共享中的关键问题。

一方面,区块链对数据进行注册、认证,确认了大数据资产的来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流通路径,让交易记录是全网认可的、透明的、可追溯的。张涵诚介绍说:“以前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数据源的定义,无法区分一手、二手还是三手,是否被人用过,但区块链就可以实现对是否使用、使用过几次的登记。”这种方式最大的意义是可以让数据资产化,数据一旦产生,便永远带着原作者的“烙印”,即使在网络中经过无数次复制、转载和传播,还能明确数据的生产者和拥有者,这使得数据作为商品或资产进行交易时更有保障。数据的接收者对数据本身或交易情况有任何疑问,还可以根据记录进行查询和追溯。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不被泄露。张涵诚指出,在数据共享和流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尤其是密码、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区块链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业内专家介绍,当数据经过处理后是放置在区块链上,数字签名技术使得只有获得授权的人们才可以对数据进行访问;通过私钥既保证数据私密性,又可以共享给授权研究机构;数据统一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在不访问原始数据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既可以对数据的私密性进行保护,又可以安全地提供给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共享。

张涵诚用“补丁”来形容区块链技术之于现有技术的作用:“传统的技术很难做好流通中的安全问题,区块链的出现恰好为传统技术打了一个‘补丁’,在信任、隐私、安全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标准所副所长何宝宏也用“打补丁”来形容区块链在互联网发展史中的角色,他指出,互联网本身是没有完成的实业,20 年来做互联网的人一直在修修补补,从上世纪90 年代的DNS 系统,到近些年的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一路走过来,一直在修补,区块链是新的补丁,需要补上去。


区块链只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

“打补丁”的说法不仅解释了区块链技术的作用,其实也暗含了它对大数据甚至整个互联网的意义。“区块链只是一个很小部分的技术,它只能作为一个有效的补充,就像打补丁一样,解决一些问题,有一些应用场景。但它不是全能的,不是颠覆式的。”张涵诚说。

张涵诚指出,这些年来,传统的IP 技术等的发展,撑起了整个信息化时代、所有相关业务的流程,而区块链只是一个部分的技术,没有数据库、没有流程管理、没有服务器定义底层算法等,许多问题不能依靠区块链技术解决。其他业内人士也告诉本刊记者,区块链技术还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挑战,比如,当数据开始变成一种资产和资源,很多服务商和厂商开始把数据当成自己腰包中的东西,那么对于数据的产生者而言,这些数据算是公共资源还是私有财产,如何界定其所有权和控制权?数据需要一种中心化的机制还是去中心化的机制?如果选择去中心化,区块链这个载体是否绝对可信、没有漏洞?当区块链出现问题时,该找谁追责?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慢慢摸索。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重视区块链技术之余,也不应对其过度吹捧,应理性看待。张涵诚坦言,国内从业人士比较多,业务趋同性比较大,扎堆做同样事情的人多了,就显得很火热,其实有些人是在盲目跟风,对这个技术还没有完全了解。相比之下国外也有公司关注区块链,甚至比国内早得多,但是并没有对区块链过度吹捧,都是比较理性的。“总的来说,还是要理性地看待区块链,有些问题还要看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张涵诚说。

业内人士普遍持此种观点。上海经尔纬数据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糜万军表示:“我觉得区块链代表着一种价值观或者一个技术的工具集,本身不是新兴的产物,会演进很长的时间,将来在各个行业发挥巨大的作用。”中信银行创新实验室姜鹏也认为:“现在突然好多报道都在说区块链,大家感觉这个新技术好像神话一样,其实大部分群众对这个新技术还是不了解的。包括很多行业内的公司,目前可能还是停留在做技术研究的阶段,等到真正落地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有很多的缺点或者说困惑。到那个时候整个区块链领域,可能会迎来一个质疑期,等挺过这个质疑期,成为拳头产品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区块链技术的爆炸发展时期。”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4-19 01:22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