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金磐石:随需而变——建设银行IT 架构转型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11:5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文  |  中国建设银行
         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  金磐石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客户随时随地按需获得金融需求的增长对金融科技应用提供了丰富的需求。传统银行按部就班的金融科技服务方式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应用新技术、多快好省地提供金融服务迫在眉睫。为此,银行必须重新审视IT系统,及时调整和优化架构,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主动适应创新需要。

建设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立足转型创新和业务发展的实际,积极吸纳国际领先的技术和实践,探索实践IT架构转型,建成了一整套系统和“工具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应用成效。

一、从“部门级”向“企业级”转变

1.构建企业级架构
企业级强调“整体”的概念,首先保障业务是企业级的,业务的流程必须考虑全行范围的共享要求,在全行价值链下将业务组件化,避免条块分割。对于IT架构来说,要求所构建的系统最大程度考虑“复用”,消除竖井,避免功能冗余,使得包括母子公司、海外机构在内的各使用单位均可以灵活、有弹性地创建应用,依据需求进行业务创新。

2.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第一,将客户的全部信息关联起来,建立统一客户视图,分析客户偏好,挖掘潜在客户;第二,从客户体验入手,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方便、快捷的服务,将服务做好做精;第三,充分利用市场细分手段,准确把握不同客户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客户服务;第四,当客户主动或被动接触银行系统时,系统第一时间识别客户,了解客户诉求,主动关怀与营销客户。

二、企业级IT架构转型建设

建设银行以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为契机,实现包括业务、技术和实施在内的整体转型。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一”原则,即一套业务模型、一套IT架构、一套实施工艺和一套管理流程,搭建了业界领先的IT基础设施框架平台,融汇了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先进、灵活的架构设计,确保了未来良好的扩展性,形成了支撑全行未来转型和持续创新的技术基础;同时,标准化、动态适应的方法和流程,确保了IT架构能够不断吐故纳新,灵活地适应转型创新的需求;需求、设计与研发、生产的无缝衔接,书写了未来建设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白皮书”,使“新一代”能够以与时俱进的领先性,为全行转型创新提供扎实的基础平台。

1.业务模型驱动架构
业务战略有效执行依赖具体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实现需要企业级建模来实现。建设银行采用标准化、结构化的方法对银行业务流程、数据与产品进行梳理,既覆盖现有业务流程与功能,又体现业界先进水平的目标业务功能,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化、可持续管理的业务架构,包括流程、数据、产品与用户体验建模。IT架构承接业务建模成果,通过企业级整合和组件化建设,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时达到高灵活度和对市场快速响应的业务目标。

2.集中式架构向“集中+分布”的融合架构转变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客户的交易行为发生了改变,核心业务系统的规模急剧扩大,运行风险增加,处理能力的瓶颈也逐渐凸显。将分布式架构应用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中成为各大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建设银行采取组件化、面向服务架构,以分布式应用平台为支撑,实现集中式架构向“集中+分布”的融合架构转变。

这套IT架构完全承接了业务建模成果,是充分体现建设银行转型目标的IT新蓝图。它由7层12个平台构成,是组件化、平台化、面向服务的企业级方案,具有灵活稳定、成本可控、便于维护、易于扩展等优势。所谓“融合”,是指整体采用分布式架构,关键应用采用集中式架构。这样,既发挥了主机安全、稳定、可靠、易于管理的优点,又发挥了分布式平台成本低、海量并发处理能力强的优点。

目前,建设银行部署在X86云上的应用已达86%,通过主机下移和资源池化,主机利用率从90%降到70%,节约资源超过3.54万个处理单位,在业务量年均增长33%的情况下保持主机资源使用率零增长。近年来,建设银行“双十一”期间的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都稳居同业首位。

3.封闭式架构向开放银行架构转变
在传统观念上,银行的系统架构是较为封闭的,是自成体系的,建设银行顺应互联网金融的趋势,把传统银行系统作为一种服务提供者开放出去,提供多样的服务(包括金融、非金融)供外部系统使用,与同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建立大数据处理架构
建设银行大数据架构适应数据量急剧增长、数据处理实时性高、数据计算能力需求强的特点,支持业务应用向大数据应用模式转变。搭建起支撑大数据应用的技术平台,形成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企业级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应用服务流程,并以此为基础,持续提升信息应用能力,为“大数据银行”建设创造条件。

如通过客户行为偏好数据分析完善营销服务流程、通过录音及文本数据分析完善“客户之声”业务流程、利用地理数据防范客户账户资金盗用和转移风险、通过企业用电量分析提前预警制造业企业贷款客户风险、通过媒体信息数据分析进行舆情管理、通过员工行为数据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情绪管理等等。

5.基础设施云服务化
建设银行在银行业将云计算技术在基础设施管理方面落地实施,保证资源供给的灵活性,提升资源的可管理性和效率。

基础设施云由生产云、开发测试云和桌面云三部分组成。其中,生产云为应用系统生产运行及灾备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主要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IAAS服务以及数据库、中间件等PAAS服务。随着母子公司一体化和企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基于生产云陆续衍生了集团云和行业云,为子公司、第三方客户提供从机房场地(IDC)、基础设施(IAAS)、运行平台(PAAS)到应用(SAAS)的标准服务体系。开发测试云为全行信息系统开发和测试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桌面云为行内员工办公提供桌面虚拟终端服务。

三、形成专业高效的业务支持能力

随着“新一代”上线,丰富多样、便捷易用的先进功能陆续释放,为经营管理和业务创新全面“赋能”。

1.专业化的营销服务能力
通过对360度客户画像、数据挖掘形成商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得到具体落地,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开展营销、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产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服务。“新一代”整合了6亿客户信息,形成7000多个目标市场模型,创建3000多个营销任务,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了3.3亿个商机。

2.灵活高效的产品创新能力
创新搭建了装配工厂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可实现基于14个产品线、136个基础产品、58个装配模型快速推出定制化的可销售产品。目前在售可售产品1.4万个,有效支撑了全行业务发展。

3.智慧网点转型能力
搭建完整、协同、智慧的渠道体系,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多场景金融服务和一致的渠道体验。全行投产智慧柜员机设备6万台,柜面业务迁移率为81%,智能机器人“小微”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3亿人次,网银网站用户和交易规模稳步发展,移动金融保持快速发展,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4.集约化业务运营能力
建立了企业级的机构、用户统一视图;建立了全行统一的配送平台,款箱出入库效率提高80%,差错率降低26%;通过会计档案数据集中和凭证电子化,实现分行减负;前后台业务分离、工厂化流水线的集约化生产模式不断完善,支持集团和海内外集中处理。

5.差异化综合定价服务能力
针对经常变化的利率、费率、汇率,建立科学、标准的综合定价模型,实现本外币的存贷款价格授权管控,对客户承诺和价格审批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做到自动化、精细化、管控更严格。

6.全面的风险防控能力
引入支票电子签名、远程审核、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新技术,整合了全面风险视图,实现风险由人控转为机控。2016年全年,在案发前主动识别密码被猜解客户84万余人,在交易过程中主动识别并阻断的可疑交易近2.75万件,避免资金损失1.62亿元,可疑交易的识别率和拦截率领先同业。

7.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力
建立“以交易核算分离”为特征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升核算控制和披露能力;建立价值导向的管理会计评价体系,提升财会业务决策支持能力;建立全流程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系,提升财务规划管控能力。

8.便捷的数据应用能力
整合了工商、法律、客户行为等外部数据,形成共享数据视图。建设了信息应用、员工业绩计量、“慧视”等一批数据平台和产品,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正式步入大数据时代。

9.海内外、子公司一体化的支持能力
统一了客户信息、机构员工、总账、定价和产品管理等,支持多语言、多法人、多时区的金融需求。在同业首创“一个版本,全球部署;一次研发,全行共享”,提供全球一致的客户体验,大大降低了境外IT系统开发和运营的成本。


建设银行以科技建设为先锋,以业务能力建设为目标,因需而动,探索推进IT架构转型,支持引领金融创新,建设更美好的现代生活。

作者:金磐石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楼主热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168大数据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网友个人见解,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网友自行投稿发布。若为首发或独家,该帖子作者与168大数据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168大数据的同意,并添加本文出处。
4.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价值及用于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5.任何通过此网页连接而得到的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6.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或遗漏而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尽快告知,本站将及时删除。
7.168大数据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6-6 16:26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