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开启左侧

永洪科技何春涛:敏捷BI渗透率不足三成,抢占增量市场需将产品做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12: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增加MPP数据集市和深度分析等产品后,永洪科技正在由BI工具提供商逐步转向一站式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商,这提升了永洪科技服务大型企业客户的能力。何春涛认为,轻量级BI产品只能解决部门级需求,支持场景有限,只有将业务线做厚才能做成企业级产品。

指导 | 凯文

调研 | 李喆  关蕾

撰写 | 李喆

来源 | 爱分析

近年,敏捷BI兴起,BI产品的用户客群由IT人员转变为业务人员,不再是业务人员提需求,IT使用BI产品解决需求的模式,而是将分析能力交给业务人员,由业务人员进行自助式分析。
大部分国外品牌的敏捷BI厂商,定位是部门级产品,用2C的方式做2B业务,解决企业的单点需求,力图将产品做得更轻、更易用。而永洪科技则背道而驰,不断扩张自己的产品线,将产品做得越来越厚。

2.webp (1).jpg
永洪科技产品与服务架构图
永洪的核心产品Yonghong Z-Suite除了敏捷BI外,还包含数据集市MPP及深度分析,去年永洪科技发布了产品的SaaS版,而近期又推出性价比极高的Yonghong Reporting产品,再加上已有的垂直应用和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从产品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使得产品线具备了全面的一站式数据分析平台能力。
数据集市重点解决高性能计算问题,强化数据处理能力,使得BI产品所能处理的数据量更大,由部门级产品转向企业级产品,能够支持更大数据量、更多应用场景,更重要的是通过高性能计算,BI产品能去掉繁杂的数据建模和预先汇总,让企业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探索式分析获取洞察。
深度分析则是封装机器学习等AI算法,打造算法平台,一方面业务人员可以直接使用平台上现成场景模板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数据科学家可以基于平台上的算法自己开发模型。
据悉新产品Yonghong Reporting会在11月18日永洪科技用户大会的产品发布环节亮相。
产品变厚使得永洪科技在服务企业的模式上也发生转变,特别是针对大型企业客户,永洪科技越来越像一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前期以咨询方式切入大客户,做好顶层设计,然后通过一期期项目逐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单期项目客单价在数十万至百万之间。
当前BI市场竞争激烈,在中小客户市场价格战打得火热,SaaS版BI产品的年费为每用户千元级而,私有部署版产品客单价大约在10-20万。另一方面,服务大型企业客户进展不会很快,有些客户从POC到项目交付周期长达一年。
中低端市场面临价格战,高端市场需要慢慢拓展,何春涛也在访谈中表示,2B市场是个慢生意,很难像2C市场一样出现爆发式增长,不过增长稳定。
近期,爱分析对永洪科技创始人何春涛进行访谈,他对永洪科技的业务模式、公司定位、未来战略,以及对BI市场未来趋势的判断,进行阐述,现将部分内容分享。

1.webp (1).jpg

业务与战略

爱分析:过去一年,永洪科技在产品、客群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何春涛:我们还是继续在做数据技术这个领域,最开始大家把我们定位成一个BI产品提供商,后来我们开始提供MPP产品以及Reporting产品,到现在我们又提供AI产品,整个平台级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了,对客户支持的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更多。
除了产品,我们在服务构建做得还不错,包括售前、咨询、交付、PMO、客户成功、垂直应用等部门都在过去一年多组建起来。
行业上,我们去年覆盖行业还相对比较少,金融、能源、通用,今年是展开了,通用里面制造、电力、医疗都有涉及。
爱分析:永洪科技做的MPP产品主要定位是哪一部分?用来替代传统数仓?
何春涛:主要是做大数据计算和高性能计算。如果我们做传统BI没什么意思,只是把Congnos的生意再做一遍,我们想做的是下一代BI,就是面对企业里面每一个人的BI。
他就不像以前面向IT的BI,IT人员他可以通过自己的静态的设计去满足静态的需求。如果是面对企业里面每一个人的话,他们的需求是及时、动态的,需要更强的能力去帮助他把自服务分析、探索式分析的能力构建起来。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把高性能计算、大数据计算自己构建好。构建好之后,BI和AI是天然一体的,对业务人员是透明的,不需要特别强的IT能力就可以使用。
爱分析:敏捷BI的整个业务流程与传统BI是否类似,还需不需要构建数仓?
何春涛:以前的数仓会做到主题这一层,现在我们会直接做成数据湖,我们基于数据湖可以给业务人员画好计算和数据的沙箱,让业务开始去做探索分析、自助式分析。
爱分析:如果客户已经建立传统数仓的话,永洪科技的产品能够对接吗?
何春涛:我们可以直接对接上使用,他本身的数仓计算、变化的需求都比较小,是静态的模型,所以可以很快速的对接上。
随着大数据和AI技术不断的在企业里面推进,看到了非常多的业务人员开始去做自服务分析、探索分析、预测等,这是我们要重点服务的。
爱分析:产品目前是以软件形式直接部署到服务器上,还是需要IT人员做一些部署工作?
何春涛:一般情况下的话,产品还是会落到IT管理的一个IT资源中心,那么IT人员是负责监控、管理、优化这些平台,不再像以前是负责去做分析,企业里面的业务人员去看分析。
现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分析,IT可以帮助去实施或优化,但大部分分析都已经交到业务部门去做了。

3.webp (1).jpg
业务人员通过Yonghong Z-Suite实现自助式分析

爱分析:这样需要将更多能力封装到产品中,如何平衡行业属性和通用性?
何春涛:我们在各行各业都有一些客户,它们在我们平台上去构建新一代的数据分析平台,比如美的,它是全集团都构建在我们平台上,联通也是这样。
联通是电信行业,它需要电信行业的分析模板,我们可以给他的业务人员直接定制一个放到我们的平台,这个模板是我们通过交付人员去帮它构建好。
我们这个平台本身是跨行业的、非常标准的,那怎么样去适应垂直行业的需求?我们会通过交付垂直应用企业模板,去帮助他构建垂直行业自身的业务需求,这个平台做配置的能力是很强的。
爱分析:AI那部分产品是如何考虑的?
何春涛:我们做的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机器学习平台,我们把各种算法放到平台上。
这一AI平台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在探索分析的过程中,有一些比较通用的算法,我们直接会封装到探索分析里,业务人员可以直接使用;另一种高级版本,客户对定制、学习有要求的,我们有另一个产品,单独的为数据科学家、统计工作者提供学习模型,用于应用、发布使用的能力。
爱分析:在企业服务领域,除了提供BI产品,会做一些偏业务层的数据分析?
何春涛:取决于这个企业的问题是什么,有的企业是不知道怎么做,有的企业知道怎么做但需要采购具体工具和平台。第一类客户主要通过咨询,帮助客户做好IT能力和业务能力规划,再一步步落实;后一类我们直接提供平台和产品即可。
爱分析:这样一来,永洪科技类似于那些工业领域做应用的厂商?
何春涛:很多厂商是用项目交付,我们是平台交付。举个例子,项目交付需要6个人花半年时间提供大数据平台,我们只需要1人月就解决掉了。因为我们都是基于既有产品的封装和构建,把平台快速定义出来。
爱分析:永洪科技会帮工业客户做故障预测之类的业务?
何春涛:会的,比如跟电力企业合作,做他传感器的数据分析、故障预测,我们有一个专家团队来做服务支持。

运营与财务
爱分析:产品线变厚之后,产品定价会发生哪些变化?
何春涛:从客户的角度来讲,一般情况下它会做一个整体规划,然后逐步实施,客单价跟原先不太一样,他会以一期期项目的形式去购买产品和持续的服务。
爱分析:目前项目是如何收费的?
何春涛:大数据平台按服务器节点收费,行业应用主要按照账号数收费,除此之外还有垂直应用的费用。
爱分析:客群定位有侧重吗?重点服务大客户或者中小客户?
何春涛:都有,我们的KA客户竞争优势很明显。中小企业对价格比较敏感,竞争激烈。
爱分析:现在大概有多少家客户?
何春涛:整体两千多家客户,今年新增的客户有几百家。

爱分析:现在单个客户交付周期大概多长时间?
何春涛:平台级产品1人月,如果要做垂直行业的模板,整个周期大概在1-2个月。
爱分析:永洪科技现在团队有多少人?
何春涛:350人,主要增加了研发、服务和销售人员。

4.webp (1).jpg

行业与市场
爱分析:中美客户对数据分析平台的需求有哪些差异?
何春涛:我觉得没有特别大差异,真正解决业务问题或者IT问题时,客户需求还是比较一致的。
爱分析:中国企业的IT能力要比美国弱,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中国做交付的成本要更高?
何春涛:交付实施的成本其实跟国外差不多,我们在国外以前也做过比较大的客户。国内客户可能是损耗会大一点,因为自身认知管理问题,有时候会有些反复,花钱的效率会稍微低一点,会交一些学费。
爱分析:重点服务大客户的话,用人均产能这个指标去衡量应该比较合适,您判断业务成熟后,大概会做到多少?
何春涛:人均100万以上,但我们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差距,因为我们现在还是重投入研发,后期研发比例会慢慢降下来,还有各个工种的效率提升、优化。
爱分析:过去大型企业主要使用IBM、SAP、Oracle的BI产品,现在有逐步替换的趋势吗?
何春涛:我觉得企业不会在短时间内全部换掉,除非这个商业模式是具备天然属性。比如说在中国做电商,美国的ebay想打进来比较难。如果竞争服务国外是比较难的,但如果像我们这种竞争产品和平台,是不具备这种天然的护城河。
虽然政府总是在提自主可控,但中国厂商其实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从操作系统、中间件,到我们这些平台,再到应用,需要构建全球性的竞争力。所以,我觉得这会是一个趋势,但这个趋势不大可能通过强制去实现,比如强制要求2018年开始不准采购国外软件。
爱分析:现在国内敏捷BI在整个市场的渗透率大概到多少?
何春涛:20-30%吧,这是我们从客户现有状况判断得来。美国市场大概是50%左右,而且客户大部分新增预算都会投入到敏捷BI上,大概会占到增量市场的80%,但中国市场可能只是到了美国市场十年前的状态。
爱分析:像微软、SAP等从传统BI转向敏捷BI,转型难度是不是很大?
何春涛:从技术上来看,如果要做的很薄的话,还是比较快,比如做成像几家国外的敏捷BI厂商那样。如果想做成我们这种比较厚的话,可能就要花三四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把中间的坑填平,变成企业级可用的产品。
但是这类企业如果去转的话,它就是左右手互搏,要卖传统产品还是卖新的,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也比较难办的事,所以他们还是比较困难的。
爱分析:单从BI这个产品来讲,客户去挑选供应商的时候主要会去衡量哪些维度?
何春涛:客户会去衡量他们的场景谁支持的更好,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因为使用场景相对复杂,对大数据性能和平台功能全面和易用性的要求同时存在,所以往往是我们的产品支持得更好。几家国外的敏捷BI产品更多是部门级的,它的数据量或者用户量到一定程度。他是支持不了的。
就像美的,他用过三四家不同的BI产品,有整个公司都在用的也有部门级的,后来就发现并发量上来之后,这些产品都无法支持。
我们在很多客户的集群都是几十台服务器,如何管理这些集群,把这几十台机器当成一台机器去使用,这里面全都是坑,没有做过是完全不知道的。而且只有永洪科技有能力有意愿以这种方式去服务客户,对人员的投入以及通过在项目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行业积累,像国外的BI厂商是不会这么做的。
爱分析:各家厂商都在提场景理解,在您看来,如何判断各家厂商在这方面的差异?
何春涛:我们经常遇到大中型企业向我们提出不同的大数据项目需求,这些企业他们自身的业务状况、数据状况、IT状况也都不尽相同,而共同的是需要把你的平台放进去,与他的业务相结合,这些就是我们要去理解的应用场景。
一般的产品,第一,他会在服务各种各样的企业的时候,它会发现只能服务20-30%,第二在一个企业内部又有很多使用场景,这些使用的场景你可能又会发现,只有20-30%可以做,另外70-80%搞不定,这就会变成一个象征性工程,而不是实质性工程。
所以,这里面场景的深度厚度在跨企业、跨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跨部门,这里面很多坑不是用简单的高并发、大数据量就可以解释的。
爱分析:目前看BI这个市场集中度很低,一些国外知名的产品做到一定程度后,很难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何春涛:第一,我觉得他支持的场景是有限,它把有限的场景确实是支持的很好,这是它的优势。但是一个企业的场景是非常复杂,何况要跨企业、跨行业售卖的时候。
第二点,他是很薄的,如果放到一个大的系统里面去考虑,那么它的控制能力就会比较差,这个时候客户可能花在这个上面的考虑相对比较少,所以这些轻量级的敏捷BI产品其实是没有什么话语权和主导权的。
爱分析:从获客角度上,您刚才提到的国外品牌获取大客户的能力是不是比较弱?
何春涛:其实挺强的,他们的市场策略很聪明,比如通过培养品牌的粉丝、社群去获客,用打2C的办法来打2B。先通过2C来获客,然后在B端客户去复制、扩大使用范围,这个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但这条路难度是挺大的,而且要想清楚是不是要做一个企业级的平台产品,需要把TB、UB、EB这些都要解决掉,证明这个产品是可行的,这不是简单通过部门级扩张来解决的。一个部门级产品,售卖几个账号可以这么去做,但企业级就不能这样去做。
就像易用性,我们确实很关注易用性,但像刚才提到的一些轻量级产品那样去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级客户的场景复杂性是很大的。就像Salesforce,让一个部门去使用Salesforce会觉得特别难用,但他上面支持的场景非常多、非常深,这才能符合一个企业级产品的标准。
爱分析:BI市场目前价格战现象是不是很严重?
何春涛:主要在中低端市场价格战比较明显,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拿下这个市场,因为这部分市场规模其实还是不小,因为客户基数大。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3-28 18:32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