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开启左侧

[企业管理] “元决策”:决策的顶层规划与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2 21: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导语
决策活动如何组织,决策目标如何选择、决策组织如何构建、决策步骤如何选择、决策执行如何监控等,这都是“元决策”的内容,它实际上就是决策的顶层规划设计。
王众托 | 文
我国的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一大批建设项目的胜利完成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败和反复。这些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决策的成功与否。
640.webp.jpg
决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日常生活到重大的建设和政治、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决策。决策是人类从认识世界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中介”。

有些决策的失败是由于对整个决策活动缺少从全局和全过程的考虑,包括究竟由谁来决策;决策目标的选择是以什么为出发点;对有关的利益主体的位置应该怎样摆法;对本身的执行能力和限度怎样估计和部署;怎样监督和考核决策过程;事后怎样评价等。在决策实践中由于决策环境的复杂多变,加上决策在时间、条件等方面的约束,使得决策者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或者采用他所熟悉的科学工具进行决策,还不可能对决策过程本身进行认真考虑,对决策步骤、决策方法等进行选择。一旦遇到决策失误,也很难从根本上、也就是从决策过程本身去找原因。直到有了大量失败的教训,痛定思痛,进行反思,才有可能考虑到对决策过程本身还有个决策的问题。
元决策:对决策本身进行的决策

笔者在总结各方面进行决策的成败以及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经验中,认识到人类在自己的求生存、谋发展而不断进行决策的长期活动中,由于经验和知识的不断积累,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应该开始对自己的决策活动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和再评价,应该对自己的决策活动本身进行决策和进行设计,并建议对决策本身进行的决策称之为“元决策”。

我们认为元决策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决策活动应该如何组织,决策目标如何选择、决策组织如何构建、决策步骤如何选择、决策执行如何监控等等。它实际上就是决策的顶层规划设计。

我们对元决策曾给出过一个定义:元决策(Meta decision making)乃是根据决策者和决策环境以及决策任务的特点,对决策风范、决策方式、决策步骤所做的选择。这个选择是面向决策全过程的,从问题与机遇的发现、问题的定义、信息与知识的采集处理、方案的设定直到方案抉择、措施拟订、实施反馈。“元”的含义,乃是“开端”“本源”与“超越”。
两层结构

从决策的组织结构视角来看,元决策和具体问题的决策形成了一个两层次的结构,元决策居于上层。它的分析与抉择是针对决策过程而不是具体决策的对象。而从逻辑与时间顺序来看,元决策在先,但一直延续到决策的完成。

我们之所以把元决策和具体问题的决策划分开,形成一个两层次结构,为的是使决策任务开始的时候,首先筹划一下应该怎样进行决策,想一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决策方式方法和步骤,再去具体进行工作,先不要一头扎进具体的细节去。有时候上级进行元决策而下级进行具体决策;有时候却是决策者一身而二任,需要首先进行决策的顶层设计(元决策)然后亲自参加具体决策,就像在一些电影或电视剧中,某人是导演兼演员,他首先要考虑怎样执导而不能一下子先去当演员。在复杂的决策任务中,决策者先以元决策者身份来安排决策过程,然后进入决策者的角色,这将使决策工作进行得更合理更有效。
双重身份

决策者在进行元决策活动时,人已经具有双重身份了。一方面,作为决策者参与了决策活动,另一方面,作为元决策者又要把作为决策者的自己和决策环境放在一起,作为自己的处理对象。因此,自己既是元决策的主体又是元决策的客体,在这一点上元决策和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很类似的,它们的实质都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作为元决策者的自己,不仅要认识决策的客观因素一面,还要认识作为决策者的自己主观因素的一面。这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决策者和下面四方面的关系:1.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与人工环境的关系,3.与社会环境的关系,4.决策者自身各种心智因素(如理性、情感与意志)之间的关系。

所谓知己知彼,不但要像军事斗争中那样知道自己一方的实力,还得知道自己的决策风范、决策方式、决策习惯。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一个恰如其份的了解、并且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确实不容易。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间离效应

有人怀疑这种一身而二任的工作是否真能做到,其实很多人能够达到元认知的水平,就说明这是有基础的。其实我们从戏剧理论中也能得到启发: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要求演员具备两重身份,一是进入角色,一是时时想到自己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该理论体系提出了所谓“间离效应”。布莱希特非常欣赏中国京剧的舞台艺术,正如我国的戏曲评论家所说的,中国的戏曲中,演员一上来先要自报家门,而在外国戏剧中没有这样做的,这就是一种间离效应。我们认为,作为一身而二任的元决策者又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就应该具备这种间离效应。这要时时关注自己的决策行为,跳出自己看自己,就能少犯错误,犯了错误也能及时纠正。这种进得去又能跳得出来的思路和方法,是以东方系统方法论为基础的。当然,决策者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确实不容易,不但需要智慧,还需要过人的胆略。
关于作者 | 王众托:系统工程与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同年8月进入大连工学院电机系。曾任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 | 本文刊登于《清华管理评论》2019年10月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4-18 09:50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