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穷二代怎么跳出「贫穷循环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12:4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贫穷的本质》
前不久,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发展经济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
他们研究的课题是——贫穷。
他们第一次以科学的方式解答了有关贫穷的终极问题,为什么穷人无法摆脱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穷人如何变富?
今天,我们将结合自己的认知,对穷人摆脱贫困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解读。
一、穷人思维不存在
穷人不喜欢教育,反而喜欢生孩子。
穷人喜欢昂贵低效的私立医院,不喜欢公立医院。
穷人沉溺于垃圾食品、***博弈和游戏机。
所有这些我们能够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无数人讨伐的穷人思维。
总结起来就是,第一、懒,不努力。第二、蠢。第三、短视。
穷人更懒吗?
按照经济学家的看法,穷人不仅是懒,甚至还更浪费。
穷人往往比富人更容易沉迷垃圾食品,肥皂剧,手机游戏,短视频,游戏机,而且往往还会选择昂贵的私立医院,而放弃政府开设的公立医院。
穷人更蠢吗?看起来也是的,穷人经常会购买彩票、***博弈,穷人也经常经常陷入高利贷的被动境地,拖累自己和家庭陷入债务的泥沼之中。
穷人也更短视,大多数穷人如果能够善于储蓄,把自己有限的钱财节省下来,去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去接受教育,都可以获得更多工作机会。
但是穷人往往选择短期目标,甚至没有目标的混日子。
看起来,这就是穷人原罪。
富兰克林曾经有一句话,说人生成功秘诀就是:“勤奋、毅力和节约创造财富。”
而反观穷人,既不勤奋,也没有毅力,甚至连节约都谈不上。
几乎与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背道而驰。这也难怪他们陷入一个贫穷循环的泥沼中,越穷,思维越受限,思维越受限,也越贫穷。
这是不是就是某些砖家总结的穷人思维呢?纯属放屁。
所谓的穷人思维根本就是某些无良文人对穷人的污蔑,这些垃圾写手,既不参与经济生活,也不懂社会的分配,又天生具有软弱性,本能地舔富仇穷。
我自己从白手起家,接触过最底层的穷人,也见识过互联网新贵和富过三代的老钱。
穷人的智商根本就和富人没有差距,贫民窟里有聪明绝顶的天才,富人里也有不学无术的废材。
穷人所展现出来的愚蠢,根本不是愚蠢,而是他们那个阶层的生存智慧。
当年,我曾建议过自己老家的一个一贫如洗的表叔,一定要让几个孩子好好读书,念大学,将来改变命运。
但是人家根本就不听,两个儿子一个学厨师,一个跟师傅学装修贴砖。
结果呢,当厨师的现在是当地一家饭店的大厨,搞装修的现在是有名的地板砖师傅,现在找他贴砖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0年,带着两个徒弟每周都是上万的收入。
然后我又自作聪明,告诉人家一定要去郑州买房,别在我们老家地级市买房了,但是人家就是不听,还是买房买在了我们那个十八线城市。
事后我思考过,他们表面上是短视愚蠢的选择,其实都是最优选,而我的所谓高屋建瓴的抉择,其实都是“何不食肉糜 ”。
世界上有两种智慧,或者说两种理性,一种叫知识理性,一种叫村社理性,穷人不是没有思考过,但是他们的思考不是个体角度出发的理性,而是村社理性。
受教育上大学固然好,但是学厨师学贴砖,村里有前辈经验,能找到老师傅带着,基本可以保证学出手艺。
而上大学需要老师、学生素质都要过硬,我的两个表弟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
去郑州买房也许好,但是他们的手艺在我们那个十八线城市,是稀缺资源,到了省城,并没有多少优势。
而自己的客户群体其实都在本乡本土,去了省城并没有好处,至于房价的跌涨跟他们根本没有关系。
富人(包括中产)的很多思维习惯,都是个体理性,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可以依赖个体和自己家族的资源搞定问题,能不假借外力不要假以外力。
而穷人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基于村社理性,他们必须依赖村社,依赖团体才能抵御风险,所以他们要考虑他们所在团体的考虑。
比如很多穷人,明明没有钱,还是要购买大屏幕电视机,买贵的手机,而不是用来投入生产资料用于发展。
其实是因为自己社区的邻居,都买了同样的商品,如果不买,很容易在社交中陷入被动,而丧失很多村社中的资源。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的父母,明明在家庭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在份子钱、过节送礼等人情往来上投入很多资源。
二、穷人最聪明还是穷人最傻
那么穷人是不是最聪明呢?毛泽东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实际上,这句话也同样有偏颇。穷人跟富人一样,既不最聪明,也不更愚蠢。
穷人的村社理性,底层生存智慧,确实有他们的合理性,但是同样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这些局限性,跟富人的局限性一样,都是愚蠢,但是在公众舆论中,往往对富人是在嘲笑中更多的是羡慕,而对穷人的嘲讽中夹杂着恶意。
三位经济学者给出一个更科学的解释,穷人之所以没有那些富人应有的“思维 ”和“美德 ”,因为贫穷的人生活往往有更多的烦恼。
所以相对而言,比其他人更加需要那些让人减轻烦恼的工具——像电视、手机、垃圾食品和游戏机。
而穷人之所以看起来更蠢,是因为他们随时处于决策的状态中,因为他们的生活如风雨飘摇中的小船,随时被打翻。
所以他们必须不断消耗精力去反复的思考决策,这就导致他们总是做出最错误最短视的选择。
三位经济学者把所谓的“穷人思维 ”的根源归结为五点:
第一、穷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往往选择相信错误的事情。
穷人的信息来源,往往来自于自己信任的人,这也是村社理性的一个特征。
穷人往往不相信科学,不相信知识,不信赖专业人士,而选择信任村社中有过经验的人,这种经验和智慧一旦出现偏差,就容易出现问题。
《贫穷的本质》中提到很多贫困地区的穷人:
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将可以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
不明白基础教育能够在未来产生更高的收益。
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化肥以提高产量。
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
站在他们的角度其实非常正常。
因为当一个不懂的术语摆在面前,大多数人不是选择相信,而是选择怀疑,而穷人的经济又比较脆弱,他们无法承担冒险的代价,冒险的结果往往是崩溃,所以不会冒险相信陌生的信息来源。
第二、穷人比富人更容易面对逆境,更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正常人的生活中都会面临很多决策,穷人和富人差别是: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
正常人不会因为多花几块钱,人生就会出现什么转折。
但是穷人会,穷人几十块钱就影响他们的判断。
所以穷人买东西,总喜欢讨价还价。
一件衣服,几块钱的菜,用半个小时去讲价,一定要讲下来。
而决策的精力和理性,都是一种智慧,当穷人过多地把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用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当他遇到真正关乎命运决策时,穷人的决策往往是错误的。
第三、穷人在金融杠杆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大多数国家,穷人不像得不到银行的金融服务,但高利贷却触手可及,往往使得他们被利息压得无法翻身,并增加更多不合理的借贷。
金融是一个很重要的杠杆,所有正规的商业银行,都不会轻易把贷款贷给没有还款能力的穷人。
穷人不是不想变富,但是穷人缺乏启动资金,又缺乏杠杆,当他们需要使用杠杆时,经常能够使用的就是高利贷,而高利贷带来的只能是对穷人的敲骨吸髓。
第四、穷人短视无法延迟满足。
穷人的村社理性,有时候会成为他们的阻碍,比如他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你永远都买不起那台电冰箱,还是喝杯茶吧 。”
“孩子读书是没有用的,反正他不够聪明 。”
“存钱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立刻就花掉。”
“教育孩子有啥用,多子才能多福。”
穷人总是缺乏长远规划能力,也更难以自我控制,中国人总是说穷人爱存钱,其实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例外。
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世界大多数的穷人而言,储蓄的吸引力很小,越是穷人越不爱存钱,因为他们认为目标太遥远,并往往因为心理因素拒绝延时满足。
越是无法储蓄,越是无法摆脱“贫困循环 ”。
穷人的这种短视非常的魔幻,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穷人压根不相信有美好的未来。
穷人还会把大把钱花在婚嫁丧娶上面,在南非,葬礼花多少钱是有社会规范的,生孩子没有护理完全靠命瞎养,死了就埋个坑。
但是,就是这些穷人,老人的丧礼就得花掉死者一生的积蓄。
因艾滋病死去的年轻人是个穷光棍,家里人还得大操大办,花掉家庭40%的年收入。(跟中国有些地方很像,活人过得紧紧巴巴,丧事照样大操大办。)
三、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穷富的差距不是智商的差距,那么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是“带宽”的差别。
经济学家跟踪一个名叫肯尼迪的农民,他一直以种地为生,但是由于没有钱购买足够的化肥,他就不能通过施肥提升农田产量,之后便更不可能买得起化肥,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螺旋式的下降。
然而有一天,肯尼迪得到了一份免费的化肥,因此当年的收成是前几年的20倍,他也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并用收入买了更多的化肥,从此摆脱了贫困的处境。
有一个经典的问题,直接给穷人钱,到底能不能使穷人摆脱贫困?
很多人潜意识认为,不能,为什么?因为穷人有穷人思维,给了钱,过几年还是穷。但是很遗憾,经济学告诉我们,给钱有用。
加拿大的一个贫困小镇,学者联合当地政府进行了一项计划,无条件保证穷人的基本开支,也就是直接给他们钱,看似荒唐的方法持续了2年。
后来的调查发现,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个小镇的居民健康程度大幅提升,城镇犯罪率大幅下降,连学生的成绩都提高了,而且再不需要政府的财政援助了。
为什么给钱就有用?
在印度北部某农耕区域,学者分别对丰收以前的农民和丰收以后的农民进行智力测试。
结果显示,在丰收前夕,农民的智商会降低14个单位。那么对于农民而言,丰收前后的差异是?毫无疑问,他们拥有的财富值发生了变化。
这说明什么,即使是同一个人,贫穷导致的匮乏,会导致他的智商受限。
这就是《贫穷的本质》告诉我们的:
贫穷会限制人的思维宽度,即心智带宽(同一时间处理多个事件的能力),并消耗人的精力,让人的行为模式和视野缺乏整体性长远性的目光。
印度农民和肯尼迪一样,在丰收前夕,农民的全部精力集中在作物耕种,收益计算,而忽略了事物的长期价值,即心理学管窥效应。
而肯尼迪,长期一直处于贫穷导致的匮乏状态,所以根本无暇做长足的打算。
所以穷人总是陷入一个“贫穷循环 ”中,他们缺乏摄入有效信息的渠道,而即使他们得到了有效信息,他们也会进行错判。
正如《贫穷的本质》提到的,“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知道的。”
富人真正强于穷人的地方在于,他们视野开阔,他们无意中接触到的信息,实际上是穷人根本得不到的,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是信息带宽的差距和处理信息贷款的差距。
四、走出贫穷
关于穷富有个经典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同时也是富豪,他见孔子另一个弟子原宪,看见原宪住着破茅屋,大惊失色说:“原先生你怎么这么穷?”
原宪说,我听说,无财曰贫,无路曰穷,我现在没钱是贫,不是穷。
原宪说得对,贫穷贫穷,我们总是连在一起说,但是贫和穷是分开的,用今天这个理论说,贫是没有启动资金,穷是带宽受限。
原宪确实无财,但是他毕竟是孔子弟子,只要他想,随时可以获得中产乃至贵族生活。普通穷人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带宽受限。
原宪的原话,用的甚至不是穷,而是直接用了一个字,病。
贫穷的本意就是受困,无路可走,甚至直接点说,贫穷是一种疾病,病态。一旦陷入这种病态中,就很难摆脱。
这就是下图中左边穷人反复进行的循环,如果想摆脱贫困,那么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以外力加强带宽,要么是信息的强输入,要么是金钱的灌入。
所以,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是对的,无论是经济的暴富还是知识的暴富都非常有用。
请我们暂时回到我的表叔和两个表哥,他们两个属于穷人变富的典型,而他们家之所以发家致富,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或者更能干,而是无意中拓宽了自己的信息带宽。
电视上的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广告让我的大表弟有了当厨师的梦想,(新东方看到请给我广告费),而同村的其他装修师傅带二表弟进入了装修这个暴利行业。
他们的村社理性,无意中,帮他们拓宽了带宽,这本来是教育应该起到的作用,他们却幸运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很多人的村社理性,只能把他们带到洗头房。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印度和非洲贫民那么贫穷,跳出农门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努力,而对于更贫穷的人,诺贝尔奖得主给出的答案是:考公务员。
全世界的政府公务员都是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可以为穷人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可以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穷人信息带宽的扩充和处理信息带宽的能力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跟《穷爸爸,富爸爸》里的现金流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市面上解读《穷爸爸,富爸爸》的很多,一般人都会说几个词,“睡后收入 ”,“被动收入 ”,”房产投资 “。
其实《穷爸爸富爸爸》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叫做”老鼠赛跑 “的游戏,他跟房产投资没有一毛钱关系。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当你的现金流比较少的时候,你就必须跟其他”老鼠 “玩一个赛跑游戏,直到你的现金流扩大到工资收入的数倍,你就会坐上汽车,进入快速通道,各种暴富机会蜂拥而至。
这与三位诺奖得主的研究不谋而合,怎么摆脱贫困?怎么变富?
其实这是一个问题,有些人总是说阶层固化,其实要实现阶层跃迁,关键就是扩大信息带宽,或者更深入一点,在有稳定收入(现金流)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信息带宽。
所以无非就是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保证你的工作有稳定现金流,让你不至于影响你对生活的判断能力(处理带宽能力)。
至于这份工作的工资有多少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不是你能赚到多少钱,是你能存下多少钱。
这时候储蓄和节俭非常重要,也就是富兰克林说的,节约创造财富,很多不必要的奢侈品和消费都可以减少。
第二个渠道,就是保证你的信息获取带宽,要获取有效信息。
互联网的一大悲剧就是,在信息极大丰富的同时,垃圾信息也极大丰富,我们这个时代,有效的信息消失在了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
你所知道的很多垃圾视频软件,必须戒掉,因为他们严重占据信息带宽,用这些时间去接受教育,读更多深度的书籍,多读一些高价值的文章。
至于父母劝你考公务员,要不要考公务员,完全取决于以你获取信息的能力,报考的公务员职位是否能拓宽你的信息带宽。然后你父母如果反对,可以把这篇文章甩给他们看。
参考文献:
1、《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阿比吉特·班纳吉 埃斯特·迪弗洛
2、《穷爸爸,富爸爸》 ,罗伯特·清崎
3、TED演讲《战胜贫困的社会实验》 ,埃斯特·迪弗洛
4、《村社理性 : 基于苏南工业化经验的比较制度经济学分析》 ,温铁军
作者:升值君
来源:升值计(ID:shengzhijjj)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168大数据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网友个人见解,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网友自行投稿发布。若为首发或独家,该帖子作者与168大数据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168大数据的同意,并添加本文出处。
4.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价值及用于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5.任何通过此网页连接而得到的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6.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或遗漏而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尽快告知,本站将及时删除。
7.168大数据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5-3 22:02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