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美股评论:消费者数据就是一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09:2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导读:资深科技评论家德拉尼(JOHN DELANEY)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社交媒体、移动、佩戴科技、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创新,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了企业永不满足的收集、存储和开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数据的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卖出更多商品。

  以下即德拉尼的评论文章全文:

  作为一位科技法律博客作者,我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信息技术的各种新发展。那么,今天IT领域,最炙手可热的都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列一份简短的清单:社交媒体、移动、佩戴科技、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

  应该没有什么遗漏了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从社交媒体到物联网,或者从佩戴科技到云计算,这些主题之间可有什么必然的密切关联?

  我有一种理论:所有这一切其实都反映了企业永不满足的收集、存储和开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数据的努力。简而言之,所有这一切科技,归根结底都是旨在卖给我们更多商品。

  脑子里有了这样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彼此相对独立的技术其实是互相补充的,甚至互相配合的。它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风险也由此清晰起来。

  数据收集

  让我们先从消费者数据收集说起。当我们使用互联网的时候,营销人员也在追踪我们的活动;我们线上行为产生的数据被收集起来,用于向我们投放定向广告,后者较之普通广告,与我们关联更加密切。

  如果我们浏览过电影网站,那么我们看到新片广告的可能性就会大增。如果我们看过美食博客,我们就可能会看到炊具广告。

  是不是忽然有点害怕?这种感觉很正常。可是,如果没有这种追踪和定向,许多为我们提供免费线上内容和服务的网站就可能无法生存。许多人都相信,要让我们的互联网生态系统生存发展,这样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据报道,谷歌(532.3, -1.55, -0.29%)(GOOG)正在进行一种为用户提供付费的无广告上网服务的实验。)

  过去,营销者对我们的追踪受到各种严格的限制,那时候,我们还可以选择是否递交姓名、电子邮箱和家庭地址,也享有相当的保护。可是现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都在例行公事地递交大量个人信息:工作、爱好、技能、喜欢的音乐和明星、关注的有影响力的人,甚至“感情状态”。结果就是,成功的社交媒体公司都建立起了关于我们的巨大数据库,比如Facebook(80.88, 0.46, 0.57%)(FB),他们掌握了近14亿人的信息。

  还有,就在不久前,我们还一般只能在家中或者办公室上网冲浪,这就使得我们的线上生活受到了物理位置的限制。现在,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上网,而且移动设备还可以随时精准地确定我们的位置,哪怕在我们没有上网的时刻。营销者可以追踪着我们每天上班下班的脚步,完全可以在我们恰好经过某家服装店或者餐厅的时候为我们提供打折优惠的消息。

  从营销者的立场看去,社交媒体和移动的关键就在于扩展数据库,让他们可以收集到数量更多,种类更多样的消费者数据。感谢各种移动app,追踪和定位再不需要在界面上弹出,而且哪怕我们没有连接互联网时也可以进行。

  至于佩戴科技,就像手机一样,佩戴设备可以在我们不使用传统电脑,甚至在没有连接网络时让追踪和定位成为可能。这些设备还可以收集到一些手机收集不到的信息,比如我们的心跳或者体温,比如我们上周的睡眠情况。

  其实,物联网尤其会让营销者振奋,因为这增大了他们追踪消费者的可能性,哪怕他们并不在自己的电脑或者移动设备旁边。

  想象一下,你的“智能”冰箱不但会发现你的牛奶存量不足,而且在你打算购买牛奶时会通知你,家门口的超市正在进行15%的打折。或者是,你的洗衣机根据数字监控,向你推荐一款新的洗衣液。

  另外一种热门新技术商用无人机,在这个方面其实也大有可为。尽管大家现在关注无人机,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很方便地递送包裹,但是它们在消费者门外或者窗前的时候,同样可以收集信息。

  数据存储

  在社交媒体、移动设备、佩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和无人机等等都在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搜集信息的时候,得来的数据当然必须有个地方存放。这就轮到云登场了。所有这些设备其实都高度依赖云系统的强大储存能力,不管采取任何其他形式,都不可能这么省钱。(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的一次研究发现,世界上90%的数据,都是在之前两年当中收集的。)

  数据开发

  当所有这些信息都被收集起来,并且存储到了云端,那么接下来呢?

  大数据将进入我们的视野。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可以对庞大到不可思议的数据库进行细致研究,直至字节的层面。

  比如说,你上传了一张照片到Instagram,现在别人就可以分析照片来寻找营销机会。或许,在照片当中,你拿着一袋薯片,那么,根据大数据分析,薯片的生产商在下一波广告宣传攻势中可能就会锁定你。当然,另外一家薯片公司也可能会试图让你改投他们的品牌。当然,一切绝不会到此为止。照片中,你穿着什么牌子的T恤衫?又穿着什么牌子的牛仔裤?

  同样,佩戴设备搜集来的信息,经过大数据工具的处理,也会为营销者打开新的机会之门。医疗行业肯定会对你的脉搏数据感兴趣。你的慢跑锻炼习惯则会引来运动服和运动鞋公司的关注。

  不过,真正的主矿脉还不在这里。具体说来,最大的财富是来自下一代物联网“智能”设备,它们遍布你的家中:温度调节器、炉灶、冰箱、咖啡机、烤箱、洗衣机/干衣机、加湿器、闹钟,等等。有史以来第一次,营销者将可以得到以前被认为是私密的,所有你的即时信息。

  数据超载

  总之,这就是我的看法:那些领先的科技之所以会被不断开发和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都是企业不知满足地想要获取和储存更多消费者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更加成功的营销的欲望使然。基于这一点,对于那些靠着自己的数据发家致富的企业,一些建议就非常值得他们考虑了。

  首先,新兴科技的发展速度要远远超过立法机构、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搭建相关管理架构的速度。因此,开发这些平台的企业的自我管理就非常重要了。一旦他们做不好这一点,就只能使得官方不得不拿出远超必需的繁冗规则,最终损害创新。

 理想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得到机会,去赞成或者反对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拿出来共享,但是这在实践中又太难做到,比如,在一把智能电动牙刷身上,这该怎么实现?逻辑上说,这些协议应该是在新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予以落实,而事后再如何去补漏都难以达到目的了。

  现在,我们的社交媒体网页,我们的设备和我们的家用电器都与云端庞大的数据关联日益密切,企业必须明白,这也就意味着整个生态系统的风险在增大。黑客们不必一定要攻破我们的电脑或者手机,也一样可以获得我们的个人信息,比如具有联网功能的烤箱,就不见得有充分的安全保障,而这就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

  最后,企业其实也需要考虑限制他们收集的数据的规模,尤其是那些个人身份信息。营销者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掌握的个人身份数据最小化,以降低他们必须为此承担的隐私权和安全风险,以及可能由此惹上的法律责任。

  毫无疑问,这条建议,许多营销者都很难听得进去。毕竟,收集数据的概念已经进入了他们的DNA。其实,我们每个人的DNA里面也都天生有一样的成分,也都喜欢收集、存储和研究别人的信息,不这样的话,也就不是人类了。(子衿)



楼主热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168大数据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网友个人见解,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网友自行投稿发布。若为首发或独家,该帖子作者与168大数据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168大数据的同意,并添加本文出处。
4.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价值及用于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5.任何通过此网页连接而得到的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6.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或遗漏而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尽快告知,本站将及时删除。
7.168大数据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6-8 14:37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