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2016美国大选特朗普获胜下任总统,探究美国大选背后的个人隐私与大数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8:56: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东部时间11月8日23:40(北京时间11月9日12:40),美国大选结果出炉,特朗普这个突然冲进美国政坛的野蛮人以蛮横之姿率先拿到了270票+,取得了胜利,让无数人大跌眼镜。




在这场闹剧大于政治、表演大于实事,阴谋、留言和小道消息乱飞的选举中,明面上是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撕逼大战”,背后却有人工智能算法和算法之间、黑客联盟和选举人的暗中较劲。这次美国总统竞选被德国《商报》称作“第一次数字化竞选”,两党候选人都组织起了庞大的技术班底,将大量资金花在获取和使用投票者的信息上。


【胜选演讲】特朗普发表胜选演讲 承诺同各国谋求友好关系




当总统竞选在社交网络上全方位展开时,其实是在诱导选民社交圈的社会认同;曾经以“为民众赋予权力”为基础的民主制度,在对个人隐私的窥探下,可能变成针对个人的行为操纵。人们以为是自己做出了选择;但其实只是坠入了精心设计好的罗网。


这和商业巨头们对消费者所做的事情很像:让潜在消费者心满意足地掏出钱包和投出选票,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对个人隐私的窥探

两年前深受好评的美剧《疑犯追踪》,每一集开场白都是同一句话:“你正在被监视着。”


这不是《1984》里“老大哥在看着你”的简单翻版,而是信息时代的真实写照。今天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们留下的数字痕迹:每一次注册登录、每一次网络搜索、每一步行走、每一条社交网站上的状态更新,都会被忠实记录,被分析和整理,最终做出针对你的个性化决策。


这些决策不仅用在商业活动、娱乐和营销中,美国大选也不例外。2016年的美国总统竞选被德国《商报》称作“第一次数字化竞选”,在这场盛大的政治活动中频繁出现了许多名词:大数据、社交网络、软件机器人、黑客,甚至是维基解密。两党候选人都组织起了庞大的技术班底,将大量资金花在获取和使用投票者的信息上,并且借助社交网络的力量,将自己获胜的希望最大化。


今天的候选人们已经意识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可以在政治角逐中起到巨大的作用。人们将自己的信息放在网上,让各种网站记录自己的个人和财产信息,在社交网络上公开发表观点。这些公开的信息可以用来描绘出特定用户的面貌,其准确程度远远超过人口普查的结果。在这些数据中,蕴藏着商业和政治的新机会——虽然并非清晰可见,但是的确是个金矿。


这和传统的美国大选很不一样。2008年奥巴马获选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借助了互联网的优势。在他竞选成功后,《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如果没有互联网,奥巴马就不可能是总统。”奥巴马和选民们在社交网站上的互动,帮助他获得了历史上最多的选民票,以及数额最高的小额募捐资金。按照《连线》杂志的说法,奥巴马在竞选连任时,“对当初帮他入主白宫的69,456,897名美国人姓甚名谁了如指掌。”


所以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两党对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和使用的高度重视,也就不算是难以理解的举措了。


数据的力量

在进入新世纪之前,美国总统竞选采用的还是延续多年的方式:电视广告、电子邮件、上门拜访、社区活动和巡回演讲。在2000年的选战中,候选人开始用互联网来募集竞选资金和动员志愿者;2004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数据挖掘技术就成了竞选中的秘密武器,用来分析特定群体的需要,然后为他们定制针对性的信息和传播渠道。


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新技术被开发出来,过去的传统技术被应用到极致。美国总统竞选从来都是一项注重公众参与的活动,了解公众的需求,获得公众的喜好再加以满足,是入主白宫的根本;现在的候选人们早已意识到,数据技术是必要的途径。


和大多数政治分析家不一样,内特·希尔沃从来不靠自己的政治经验来预测结果。这位前审计顾问和德州扑克职业玩家,因为以算法模型准确预测了2008和2012年的总统大选和各州投票结果而名声大噪,以至于每一次竞选活动之后,报纸杂志都会说:“内特·希尔沃预测认为……”


但是其实内特·希尔沃认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预测模型如何认为。在个人网站上,希尔沃展示了候选人的当选概率,实时更新——每次有什么公众事件,或者有了新的民意调查结果,这些概率就会变化。这些概率是预测模型计算出来的,而预测模型则建立在数据事实的基础之上。


民意调查结果,一直是总统大选时最倚重的数据来源。在长达半年的总统竞选活动中,会有许多组织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大量调查,将结果汇总成民意调查数据。他的模型收集整理来自各个渠道的民意调查数据,根据历史表现调整它们的重要性,靠大量数据抹平单次调查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改善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做出预测——收集、处理、运算、反馈,循环往复,逐渐完善。


在更大的数据规模上,总统候选人们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所依赖的数据来源也不仅仅是民意调查结果,还涵盖了诸多社交网站和公开及私有的数据库。及时收集这些数据,并且帮助制定策略以获得更多选民的技术,成了两党候选人的重要武器。


“我们喜欢用‘武器化’这个词……用数据来洞察不同阵营的选票上下变化。”深根分析公司(Deep Root Analytics)的分析主管大卫·西赖特说,这家公司为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提供数据分析支持。在民主党扮演同样角色的是“目标明智”公司(TargetSmart),它的首席执行官汤姆·伯尼尔认为,随着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在今年大选中将不再会出现奥巴马那样独占优势的状况,两党的技术武器变得更加旗鼓相当。


这家公司正在尝试更有创新意义的做法:将美国超过2亿的选民资料,与大型网站与社交网络上的个人账号相互匹配起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可以将网络行为对应到具体的个体,再和已经构成的、庞大的用户个人数据相结合,最终完全由准确数据来驱动竞选策略。


传统上的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代表的是利益集团的声音,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个选民都变得重要起来。由数据驱动的竞选策略,将会帮候选人筛选出吸引特定选民的最佳行为。这意味着电视广告的时段和内容、网站广告的选择和展示时间,甚至是应该用电子邮件还是电话来争取这位选民的选票。


这和商业巨头们对消费者所做的事情很像,让潜在消费者心满意足地掏出钱包和投出选票,在本质上并无不同。这同样也说明,政治家入主白宫的争夺已经进入了“微竞争”时代——胜利取决于是否能比竞争对手更深入地挖掘潜在选民的个性化需求,并且适时满足这些需求。


两方都在争取那些摇摆的投票者,这些人可能因为某个细微的举动、某句话就转投另一个阵营。摇摆投票者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哲学各有不同,乐于接受的信息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同,对候选人的关注点也不一样。英国的剑桥分析公司与共和党签订了价值五百万美元的订单,帮助特朗普分析可能争取到的摇摆投票者,并且改善针对他们的信息传递方式。这家公司的素材来自超市购物记录、电视节目播放记录和互联网浏览记录,为每个用户建立4000-5000个数据点,精确将用户分类,并且设计专门的方案来说服他们。


数据决定了谁将会是下一任美国总统,总统竞选也从政治经验和民众倾向的复杂判断变成了精准微妙的数字游戏。候选人的技术顾问们通过各种活动、数据库和社交网站构建选民数据库,再精益求精地改善算法,以求设计出最可能赢得选民的政策、说辞,甚至是细微的动作和外套的颜色。这是高度定制化的竞选策略,背后隐藏的是对选民详细资料的透彻了解。这些技术可以达到相当精细的程度:今年8月,共和党在一次宣传活动中,通过10万个网页向社交网站Facebook的用户展示了广告,而其中每一个网页都瞄准了一位不同类型的选民。


投网民所好

在全民上网时代,想要接触到选民不再困难,想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观点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任务。社交媒体正在成为新的主要新闻源,仅仅从2013年到2015年,通过Facebook和Twitter之类社交媒体来获得新闻的用户比例就增长了30%,在年轻人中,比例还会更高。甚至是今年的候选人辩论也延伸到了社交媒体上,成了全天候的多方对话,而不再只是电视上三小时的激烈辩论直播。


在2016年10月18日晚上最后的总统候选人辩论时,大众不仅关注辩论本身,也同时在关注以推特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公司实时收集用户的言论,再把结论发给大众。辩论刚刚结束,结果就已经出现:和特朗普有关的言论中,带有负面情绪的内容占了62%;和克林顿有关的言论中,带有正面情绪的占了54%。


社交媒体的互动特性使收集观点和预测投票变成了常规的实时活动,两个阵营都在收集各大社交网站的数据,分析每一次发布的转发和评论,再仔细考虑下一次发布的措辞。在了解选民信息和倾向的基础上,竞选团队和选民甚至可以深入地一对一沟通,从而加深彼此关系,并获得更多选票。


2012年,《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证明,社交网站上的用户在政治倾向上,会受到自己网络好友的影响。对于争取那些还没有决定要投票给谁的选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识别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带动那些摇摆者投向某个方向,也是重要的竞选策略。


偏离选举的初衷

两亿多投票选民的个人信息和爱好倾向,在大量计算设备的加持下,够得上“大数据”的标准。但是它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能给人们带来想要的领袖吗?人们只是希望如此罢了——大数据并非预言家,也不是万灵丹。


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已经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数据,就足以反映世界的全貌,但事实并非如此。事物之间的隐秘关联甚至难以被意识到,当然并不会被全部收集和分析出来。


即使能够收集选民的数据,也不意味着会得出准确的结果。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得出客观的结果,观察者不应该介入系统当中,但选举过程并非科学实验,而对数据的挖掘和展示本身也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每次预测的变化都会引发大量媒体报道和社交网络话题,这些话题会影响选民的投票意愿,继而又影响预测算法的结果。这样的效应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都偏离了方向。


最重要的是,以数据驱动的竞选策略,可能会偏离选举制度的初衷。通过对选民分类来区别对待,让政治变得更像是商业化的营销活动。Facebook在两年前的一项实验证实,可以通过控制用户接收到的信息流来操纵用户的情绪。当总统竞选在社交网络上全方位展开时,其实是在诱导选民社交圈的社会认同;曾经以“为民众赋予权力”为基础的民主制度,在对个人隐私的窥探下,可能变成针对个人的行为操纵。人们以为是自己做出了选择,但其实只是坠入了精心设计好的罗网。


今天人们对网络生活的态度、对信息工具的依赖,以及对网络渠道的重视程度,都和四年前不能同日而语。信息技术正在影响我们思考和做出决策的方式,而“影响他人”也已经有了全然不同的含义。


这让2016年的总统大选,变成了全新的开始。政客们和他们的竞选团队固然会更了解选民们的个人信息,但也会更清楚民众的愿望。数据虽然提供了更多诱导大众的工具,但也让政客们更多受制于民众真正的需要。


候选人们已经意识到,他们所身处的世界,信息正在变得更公开透明。技术搭起了桥梁,让候选人和选民不再是彼此陌生的概念,政客们将会更认真地考虑民众的想法,而选民们将会更乐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应该是双赢吧。


文章原载于 网络,由中国智慧城市导刊整理发布

楼主热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168大数据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网友个人见解,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网友自行投稿发布。若为首发或独家,该帖子作者与168大数据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168大数据的同意,并添加本文出处。
4.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价值及用于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5.任何通过此网页连接而得到的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6.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或遗漏而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尽快告知,本站将及时删除。
7.168大数据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5-3 21:37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