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知识进阶] 职场路线:人力资源总监手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08:0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size=15.555556297302246px]
 上篇关键词:简历面试薪酬猎头毕业失业出国在我身边,出身卑微而大有作为的传奇人物比比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居住高屋阔室,安坐宝马奔驰,但他们的父母皆属中下阶层。他们青少年时期历尽艰苦,甚至忍饥挨饿,一碟咸菜过一天。在我的职场视野中,我没见过一例经过奋斗而未能改善自身境况的。
  引 子早晨的餐桌边,家人利用难得的相聚交换着谈资。爸爸指着一则报道感慨道: "现在找工作真难!一个女大学生担心找不到工作竟自杀了。" 一个贫困农村出身的应届女生,承受不了失业的恐惧,在日记中反复写下:"找工作太难,找工作太难!"毕业前夕自溺在家附近的污水塘中。女孩的父亲是个赌徒,在男尊女卑的乡下,他没有让小儿子读书,而是借债供女儿读大学,如同下了一次最大的赌注。
  如果这女孩不选择这条最不该走的路,对这位父亲来说,这也许是一次极有远见的赌。因为,现今著名高校中许多品学兼优的女生都出身农村,她们找工作时面对家庭状况的提问,丝毫不羞于提及仍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双亲,她们为自食其力、自我奋斗、能替父母争光而自豪。大学里的老师一般对这些学生也非常照顾,总是把她们优先向最好的单位推荐。
  在我身边,大有作为而出身卑微的传奇人物比比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居住高屋阔室,安坐宝马奔驰,但他们的父母皆属于中下阶层。他们青少年时期历尽艰苦,甚至忍饥挨饿,一碟咸菜过一天。在我的职场视野中,我没见过一例经过奋斗而不能改善自身境况的。
  一次应届毕业生社会实践汇报会上,一个女生引起我的注意。她神态庄重自然,形象阳光健康,发言时语言清晰流畅,思维严谨敏捷。她的父母是农民,供养两个孩子读书,相当艰难。在别人抱怨现实、忧虑未来时,她却坦然而平静:"我会努力找一份喜欢的工作,我不怕吃苦。如果暂时找不到,我愿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义务志愿者。" 聚餐的时候,她默默地为同桌的人倒茶,离开时细心提醒大家带好随身物品。
  当我为记一个电话号码刚向包里找笔时,她已将写好号码的便笺递到我手里。
  这是一个有心机不张扬、善解人意的女孩,适合做文秘和行政助理。经过一天的观察,我为她找了份她非常满意的工作。
  和那绝望的女孩比,她俩的外在条件和所处环境几乎一模一样,而不同结局的区别在于她们是否具有执著的精神、向上的心态和寻找并抓住机会的决心。
  
         
  毋庸置疑,那位女生的自杀对为她付出巨大牺牲的家庭而言,无异雪上加霜。其实,她的悲剧源于视野狭窄,没意识到奋斗是可以改变一切的,包括性格和命运。
  小莹,曾是来自农村的家庭小保姆。她中学毕业后独自闯荡北京,找不到工作,靠着从家里带来的几十元钱挨过了一个月。后来,在北京崇文门三角地被一对从美国回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夫妻挑中,做了他们的家政服务员。
  小莹勤奋、肯吃苦、忠厚、悟性高,更可贵的是有追求、不甘心平庸,工作之余报夜校读书补习。女雇主生病住院时,她丈夫出差不在家,小莹像女儿一样尽心照料,深得夫妻俩信赖,待她如家人,平时出门也带着她。
  一次,雇主夫妻带小莹参加一次朋友聚会,席间"眼里有活儿的"小莹被雇主的美国朋友--某软件公司董事长看中,招她进公司做行政助理。小莹喜不自胜,从此成为职场小白领。
  工作中小莹充满激情,不爱计较,少说多干。只要叫她帮忙,她从来积极主动,没有半点勉强。月底我让她帮忙统计考勤,她干到半夜做完,为给公司节省打车费,就和衣睡在休息室里。第二天照常上班,毫无怨言。
  逢年过节回家,小莹深受乡亲羡慕。因为,她不依靠任何家人亲友的关系,完全凭自己的努力奋斗打拼出一条阳光出路。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得知她已经通过了本科自考。
  这几年是毕业生的寒冬,大学寝室里有人欢喜有人忧。学生们动用了全部人际关系资源,父母亲友不惜一切代价八面出击,在求职道路上转战南北。
  一位知名央企人力资源总监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因为打招呼递条子的人太多,为体现公平竞争,单位决定公开招聘应届生。公司事先内定了几个大客户重点关照过的学生,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打乱了先前的安排:内定聘用的实在乏善可陈,没人要;没背景、不准备录用原来只拿来当分母的学生却因表现好,被几个部门抢着要。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总监Hellen,风度高贵、气质娴雅。这家咨询公司的顾问总监们,年薪都超百万,几乎全部出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际一流学府。我和她彼此很熟悉后,她告诉我:"我是中专毕业,工作以后业余时间自学的本科。"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不敢相信!以她的背景条件,竟能进入这样的企业做高管。多数情况下,第一学历决定人生档次,像Hellen这样突破自身局限,勇敢挑战世俗规则,跻身于令人羡慕的金领行列,是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当然,我确信,走到今天她一定闯过很多艰难险阻。
  十几年的HR工作经历,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职场发展中,只要敢想敢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实现的。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背景、靠山、人脉、金钱、工作、地位、能力、机会、发展前景,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拥有坚忍乐观的精神、训练有素的职场技巧、果敢迅速的行动能力,你就能成功,你也会惊诧人生竟有这么多机会!最终,你将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人生梦想。
  
         
  求职先求心傍晚时分,淅淅沥沥的雨珠从墨色天幕中降落,我打着伞在清凉的暮雨中回家。途中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对方确定是我后,未及开言便失声哭泣,吓了我一跳。原来是Joe的母亲,沙沙的雨声伴着她的呜咽。她说她实在调整不好抑郁的心情,被儿子失业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
  Joe两个月前被辞退,怕寡母担心,一直瞒着老人,每天出去找工作,最终因为情绪异常被母亲发觉。
  "这孩子每天还是下班时间回来,开始几天还算正常,最近一回来就躺到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什么话也不说。今天我给他洗衣服时发现两个月前的一份离职证明,纸已经揉皱了,他还一直带在身上。我趁他不注意,从他的通讯本上找到你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母亲又哽咽起来。
  我很理解她的心情。Joe本来有份不错的工作,在外资公司做翻译,每月7000 多元的收入。看着儿子每天早出晚归,传统观念浓厚的母亲总怕他工作不稳定,希望儿子改换门庭,换一家稳定的事业单位。Joe费劲巴力地挤进事业单位,宁愿接受3000多元的月薪。但是他没想到,如今并没有"铁饭碗",所谓"稳定"只是相对的--不到一年,Joe便失去了工作。
  "他的女朋友也走了,说没有100平方米的房子别提结婚。我们在北京没熟人,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再找着工作。我的退休金这么少,今后怎么生活啊?我看他的压力特别大,真怕他倒下去。求求你帮帮他吧。" 我劝她不要着急。这是一般规律,连续受到求职挫折或一个月找不到工作,原本自信轻松的求职者也会变得神经质,心情饱受创伤,挫折感严重,容易走向极端:情绪波动,丧失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看不到将来的出路,怨天尤人。特别是判断失误、放弃其他好机会的人,更是追悔莫及,心绪难平,不能原谅自己,整天处于痛苦懊悔之中。
  这种常见的职场经历,多年前我也遇到过:放弃多少人羡慕的好端端的工作,不顾公司的极力挽留和升职加薪承诺,我冒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去尝试新机会。
  去之前自以为料想到了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工作时倍加小心,努力排除各种困难,可是有一点我没有想到,那就是风险投资的资本力量:这只超能量的巨手赶走了公司所有的中国Local员工,留下的全都是外籍人员。
  我失业了。一个月里我整天懊悔不已,无心做任何事,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脸上严重过敏,而且经久不退,于是心理压力更大。尽管当时有找我的公司和猎头,我却始终调整不好心态。
  一家知名的网络公司--赛尔网络人力资源部通知我去面试,和CEO陆凡面谈。到了中关村附近的公司所在地,我心里不由得把它的办公环境、工作的员工和过去的公司比较。我过去工作在奢华的国贸商圈,大部分同事来自著名外企,显而易见的差距让我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更加后悔当初的选择。
  
         
  HR让我在会议室里等一会儿,说陆总刚出国回来,正在打电话。其实仅坐等了10分钟左右,我却觉得十分漫长,心里不断地想着:都怪上次的工作选择错误,否则我怎么可能坐在这里接受别人的面试;只有我去面试别人、决定别人职业命运的份儿!CEO怎么啦,我过去面试的CEO还少吗!想着想着,情绪愈发低落。
  当陆凡拨冗和我面谈时,我对他晚到10分钟表示不满:"你代表公司,怎么能迟到呢!"陆凡向我道歉:"我从美国回来到这里工作时间不长,我就代表我自己,不代表公司,我迟到了,对不起。但我希望你不要为此影响你的工作选择,我们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最后给我留下他的手机号。
  我悻悻地走了。回到家后呆坐了半天,心烦意乱,不知道是因为太想得到这份工作还是不想得到。出去面试了一下午,没有什么结果,时间白白浪费掉,不过不出去找机会,在家待着这段时间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想起原来的公司,想的都是好处,想起熟悉的同事们正在愉快地忙碌着,而自己却满心郁闷地四处找工作。
  那么差的人都能有班上,我怎么就找不到好点儿的工作呢,以后的职业生涯不会就此断送了吧?就这样思来想去,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甚至开始从自我感觉良好向失去信心跌落。
  其实,等10分钟算得了什么呢?后来,我安排老板面试一位把中国最大门户网站带到纳斯达克上市的CXO,如此重量级的人物每次都长时间等待,等两个多小时不稀奇。为等10分钟而放弃一个机会,只因我当时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到位,无端地迁怒旁人,这样的求职怎能成功呢?心情调整关是求职阶段应该最先跨越的,向视野开阔的朋友或职业咨询师求助是最佳解决办法。没有平和的心态和自信心,没有潇洒的神态和干练的精神,就没有下一次机会的青睐。
  人生向来福祸相倚,无论面临何种境遇,只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坏事能变好事,逆境能变顺境,这也算危机处理能力吧!把逆境当做职业经历的一种体验,回头看,往往结果并没有当初想象的糟糕。度过这一阶段,回头细细品味和思考原来每个细节的想法、做法,和后来的事实对照,慢慢体会、渐渐感悟,你将发自内心地赞同这句老话:失败乃成功之母,磨砺教人成长。
  何况,离职很可能是找到适合平台的天赐良机。
  我的年轻活泼、大大咧咧的人力资源助理娴,努力、负责、能力也不错,销售出身,不拘小节、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头脑简单。各单位对HR在软能力、气质上的要求因企业文化而异,传统事业单位和老国企的人事干部严肃、呆板,这在现代企业意识中无异于装腔作势,早被淘汰了。先进HR的标准是亲和力强,专业能力全面,处世功力深厚。
  
         
  娴爱说爱笑、过于外向的性格与部委干部出身的老板心目中的HR岗位形象不吻合。在职场中,很多人进行职业系列转换,如研发工程师转做行政,销售转成管理等,最先挑战的是"形象"合辙。如果能运用原来职业的特点给新的岗位带来创新和更新,就是成功的转变。否则不论能力高低,总体印象就不被认可。娴属于后一种情况,后来被迫辞职。
  前途未卜,娴的信心大打折扣:"今后找这样的工作容易吗?我男朋友很优秀,没有好工作怎么和他相配?"不过,她是天生的乐天派,拿得起放得下,很快调整好心态:"暂时回家,失业的损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不就是每月少买几件新衣服吗,就当先存在商店里了。以后找着收入更高的好工作,再补回来。" 想明白了,她去北戴河度假。回来后去新东方报名强化英语,学成后密集求职,很快登陆一家著名外企。娴的个人风格深得这家公司上下喜欢,几年后升至 HR主管,而且历经公司大大小小的调整,依然非常稳定地待下来了。人们都说,现在的她比过去可是过得好多了。
  求职期间调整好心态之重要,如同赛场上的运动员,过度焦急、紧张、麻木对结果有害无益,常常使动作变形,在对抗赛中败下阵来。
  求职先求心,心态稳定、目标明确,好运自然来到。Joe后来去了一家外企,再后来开了自己的公司,他比一年前明显成熟了,包括思想、言谈、行为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时我想,幸而他离开了,其实那家事业单位不适合他,因为离开,他被迫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天地,才有不错的现在和可能更美好的未来。
  眼前一亮的"优秀简历" 多年招聘,我常常见到优秀的人,却极少见到优秀的简历。也许,优秀的人不重视写出优秀的简历,而菜鸟们则没有足够的内容或不好意思把自己写得那么优秀吧。
  简历不分高低贵贱,不唯年龄、资历、学历、地位和贡献论,只要把你的个人特点完全、充分、准确、传神地传递出来,让一个不认识、不了解你的人无任何歧义地在第一时间内把你安排到最适合你特长、你最喜欢的岗位上,这就是优秀简历的功效。
  人力资源部每天收到的简历数量在300~1000份。面对日复一日的海量简历,对经验丰富、熟悉业务的招聘主管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在简历挑选、面试、试用期考核这三个求职的关键节点上,凭陌生简历入围的机会最小,也是求职中难度最大的一关。HR收到简历总量中的5%~10%可以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只有具备足够吸引力、足够匹配岗位的简历才能被相中。简历是否有吸引力,关键在于你自己,因为简历的创作者正是求职者本人!从我的个人职业经验来看,大量的简历在内容、格式、写法技巧方面需要提高和改善。
  
         
  优秀简历的标准是:陈述和自评完全符合事实;同时表述意境高于事实,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价值,给阅者强烈震撼,印象深刻。
  一、内容是简历之魂,是招聘官摄取的要点。常见问题有: 1.重点不突出,似乎什么都做过、都能做,但看不出专长。现在对岗位的招聘要求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什么都接触过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式的人选只在特定条件下被看好,比如私人小企业,没有大的发展计划,找一个财务、行政、人事、销售都懂些的人守摊儿,一人多能,节省成本。而这样的人选,让职位设置精密化、专业化的大公司看中的机会就很小。
  很多人把整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归入自己的工作经历,明眼人一看就不真实。
  比如,财务部员工的简历,把出纳、成本、会计、预决算、投融资都纳入自个儿的简历。你如果是普通员工,不可能一个人干这么"全活儿"的事,如果你是部门领导,一般不做这么多具体工作,那么具体到你所在的岗位,你的职责是什么?你的专长在哪里?从简历中看不出来。
  2.没有个人特点,似曾相识,看后没印象。很多简历写得平淡无奇,几年工作下来的所得、积累、进步,为企业的付出、贡献,关键时刻起的作用,和其他竞聘者的差异等,没有展现出来。求职者要站在招聘官的角度想"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人,而不是别人,他和这个岗位的契合点在哪里?他来能带来什么"。数百上千人应聘一个岗位,你和他人的差异性是取胜的关键。如果用人单位认识到只有你是最合适的,你就成功了,而前提是要看到你的特点和亮点,这些首先要让招聘官从简历上看到。
  3.时间不连续,招聘官很看重工作经历的连贯性,不喜欢时间和相关工作中断的人。比如,一位职业女性生孩子后全职回家带孩子好几年,再上班必定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或者研发工程师出国学了几年语言,回来重拾老本行。这些人,都不如几年来始终从事本岗位的人有竞争力。因为工作中断,他们的专业意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发展,难免老化和过时。
  时间上描述模糊的简历,可能是求职人思维、做事不严谨所致,也可能因为当事人有不好意思写明白的隐情。比如,有人一两年都没有正规工作,不愿写出来让招聘官知道,又不敢造假,只好很笼统地写。
  招聘主管很关注应聘者最近几年的经历是否符合岗位需求。比如,招聘一个政府关系经理,他最好能够有发改委、市政府等客户资源和岗位经验。最近三年来一直从事这个岗位的人和三年前从事这个岗位、现在早已改行的人相比较,前者肯定更合适,将来对这个岗位的贡献也更好。简历上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应该从近向远写,三年之前的经历只写亮点即可,过时的、现时作用不大的经历不写也罢。
  
         
  提到工作背景时,将公司简介、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做适当说明,能加深阅读者的理解和印象,更好地了解简历的主人。这部分内容常被求职者忽略。
  二、格式是简历的脸面,留给阅读者第一感性印象。常见问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大招聘网站提供的统一格式上填空,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和特点,阅读者好比天天吃同一个花样的饭菜,很容易产生疲惫感。
  为引起招聘官注意,不妨自创模板,越与众不同越好,言简意赅地展示个人特质。经常有猎头看到我的简历后,迫切地想和我见面,因为我的简历格式与众不同,遣词用语比较新颖准确,叙述完整清晰。
  我的简历格式是这样的:个人简单情况;过往公司/岗位/时间段;在每家公司工作情况的详细介绍:包括最核心独特的工作内容、业绩、公司背景介绍、入职背景;个人特点汇总:包括工作方面、个人性格、为人处世风格等;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过于简单的简历,显得不够真诚和严肃。不建议使用表格格式,这种简历模板只有单词和词组,怎么能传神生动地向阅人无数的招聘官描绘清楚一个陌生人呢?一名编辑,他的简历只有半页多,初看上去,他毕业的专业和我们的岗位要求不相配,简历被部门滤掉,但我看中他的部分工作背景,约来面试。
  "你在北大什么专业读书?"我问他。
  "中文系。" 求职者要站在招聘官的角度想"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人,而不是别人,他和这个岗位的契合点在哪里?他来能带来什么"。数百上千人应聘一个岗位,你和他人的差异性是取胜的关键。
  "那简历上为什么不写?" "我写的是我的研究方向。" 我忍不住告诉这个老实的本分人: "北大中文系是名牌系,适用的工作岗位范围广,在简历筛选阶段,招聘主管看中的是个人基本素质,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占有优势,而你这个研究方向对口领域太狭窄了。你把专业改成中文系,再把半页的简历扩充成两页,加上工作起止时间和岗位内容、流程,再详细描述你的专业能力。改过的这份简历对你会很有帮助。否则,现在你通过简单的格式表达出来的内容太有限。" "噢,"他的眼睛闪亮,"我怎么没有早遇到您呀,我找工作半年了,觉得有些工作挺适合自己的,怎么连个面试机会也不给,原来是我的简历写得不对"。
  三、好的写作技巧给简历画龙点睛。像香奈儿无暇粉的作用,适当掩饰缺陷,帮助自己尽量抓住机会。
  1.在简历中写出自己的"亮点"。亮点不完全等同于优点,是自己区别于他人更适应岗位的特点,目的是为自己亮剑、加分。此外,在某些关键节点上注意写法技巧,比如:受教育程度写最高学历,如果专科续本科,则学历项下直接写本科,不要写专科。现在本科毕业是较好的用人单位的招聘底线,如果你写专科,基本上丧失了面试机会。只要有面试机会,黑暗里也能有曙光。再比如:在简历最前面写上自己的求职岗位和特长,把重点明确地点出来,写上"三年著名央企通讯核心网研发工程师应聘研发部项目经理职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现香港著名企业投资部主管应聘融资部经理职位"等,比简单地写"应聘研发部项目经理" "应聘融资部经理"效果好。
  
         
  2.针对不同应聘单位的不同岗位要求写出相对应的简历版本,不要"千岗一版"。很多人把各公司招聘主管的邮箱同时写进"收信人"栏中群发;或者给已发送的简历换个收件人地址反复转发,收件人会看到正文的每行前有很多个"〈"号,原封不动转发过这么多次的简历不可能有针对性。这两种做法还会让人怀疑你的求职行为比较草率、不严肃。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模一样,不同公司的相同名字的岗位,对人的要求也绝不会相同。公司所属行业、发展阶段、中长期战略、老板特点、公司历史、企业文化、前任留下的影响、本岗位的责权利等,这其中任何一点的些微差别都将对应聘人的挑选产生差异性影响。因此,发给每个公司的简历都应根据公司情况和空缺岗位特点做适当修改,针对这个岗位所需要的特异性介绍和描述自己,才能让成功率相对提高。
  比如,应聘一间白手起家、非常节俭的公司,不要提自己正服务的单位多么有钱,把钱不当钱,而要强调自己一直在财务管理非常严格的单位工作,养成了合理节俭、注重小节的习惯。
  3.了解招聘者的"兴奋点"。一般来说,HR看好学历背景优秀、有行业内品牌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最好有工作于同业或竞争对手公司的背景。如跨职业序列,过往经历应对现岗位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招聘售前技术支持岗位,如果有研发经历则对这个岗位有加分作用。
  面试技巧求职成功有三步曲:写简历、面试、试用期。简历的"中签率"在5%左右,即投简历的5%左右能被约去参加下一环节面试,通过率最低;通过考试和面试关的比例不到20%,通过率居中;试用期合格转正率普遍超过90%,相对最容易通过。这三步的成功率呈金字塔样的三角形,分别处在角尖、腰线和底座位置。
  先说简历,写得再好的简历如果对不上岗位的硬性条件,也是枉然,当事人毫无办法;至于试用期,只要没有明显失误和严重的品性问题,基本都能通过考核,退一步讲,果真能力上有点欠缺,毕竟熟悉的同事间感情深于面试时的萍水相逢,适当调整岗位重新安排也是常有的事。由此看来,求职步骤中最应下工夫的是面试环节。
  因时间有限,面试中对人的了解不可能十分充分,应聘者利用这一时段集中展示自己的亮点是取得面试成功的关键。
  面试成败基本取决于个人实力,掌握更多面试技巧,尽可能避免发挥失常,争取超水平发挥,应引起能力一般的面试者高度重视。
  1.面试前的准备。
  首先,赴面试之约前务必做好功课,通过这家企业的网站、GOOGLE上的关键词搜索、网页新闻、企业领导的访谈和讲演等,了解企业发展历程、现状、愿景、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未来规划等,最好通过熟悉的人脉关系摸清他们内部的真实状况,比如,企业价值观、领导风格、员工满意度等,有助于面试成功和自己的最终决定。
  
         
  面试中,面试官给对本公司一无所知和对本公司已有深入了解的应聘者打的印象分是不一样的。
  其次,参加面试不要迟到,如果道路不熟悉应提早出发,早到了在外面稍等。有个女孩子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大家按照座签坐好后,她姗姗来迟,不顾已过开始时间,还要让大家等她去洗手间。她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不好。
  此外,外在表现、谈吐举止尽量靠拢企业文化风格,着职业装,不要太休闲或不修边幅。严谨庄重的职业风范适合所有单位的面试场合。
  2.取得面试成功的要点:◎面谈时充分展示亮点,注意技巧与分寸,适度表露,不温不火,让面试官体察、感受你的价值;工作能力之外的气质、个性等软实力同样重要,卓越的形象气质足以掩饰经验的欠缺。现在很多单位面试时,很重视软因素,包括执行力、投入程度、效率、纠偏能力、敬业指数、领导力等。
  ◎不卑不亢,摆正位置,收敛个性。
  从新浪网站辞职的美工带着朋友进招聘室参加面试。
  "你的朋友和面试没关系,请他出去等你。"我说。
  "外面没有坐的地方,你让他站那么长时间啊!?" 这时,他的朋友知趣地赶紧出去了。
  "你为什么离开新浪?"新浪近期没有裁员,而且在就业率如此低迷的时候,他的离职原因是我了解他的切入点。
  "私人原因。"他不愿回答,扬着下巴很不耐烦。
  谈到他的工作情况,他自我感觉很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总括了几句,就不再说话。从他的过往任职岗位看基本可用。但什么原因让他离开新浪,紧接着又找工作?我们要以此判断员工的求职目的以及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关联程度,我于是追问:"你离开原公司的原因是什么?" "我都和你说了是私人原因,你不觉得你是在探听别人隐私吗?"他很不客气。
  我旁边的几位同事面面相觑,很不以为然地瞅着他。我仍然平静地向他解释: "我们是初创团队,发展目标就是新浪,希望有新浪经验的员工加盟,但我们眼前条件非常艰苦,管理上受体制限制和新浪相去甚远。我们招聘既为公司战略着想,也要考虑你的发展,了解你离开的原因很重要,因为我接下来要和你谈具体的工作情况和公司未来发展,如果不是你追求的,我会帮你分析你的选择,同时你的稳定性和投入程度也是我们所关注的。"
  他改变了神态,放下架子说:"谢谢你,我对你们公司挺感兴趣的,这个职位也适合我。" 事后,参与面试的同事就他应否被录用展开激烈讨论,最后的结果是不能聘用。现代企业非常重视团队合作,个性因素受到空前重视,过于任性、不考虑别人感受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员工。
  
         
  整整一年之后,我和他又见面了,仍然是在面试时。一年里他没有工作,说话的神态、语气和一年前判若两人。但是,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诚惶诚恐,经常手足无措,毫无活力。
  毕业于英国知名大学英语专业的小伙子来面试,简历非常合适,再加上学语言的男性很少,人力资源部正努力调整员工性别比例,所以只要他不出明显问题,我们已基本认可他。
  面谈临近结束,按照流程,HR让他做一套英语笔试题。
  "对不起,我请假的时间快到了,今天不能考试。" "我们再约时间吧。没关系。" 他走出去后旋即转回来:"你能安排我见张总吗?我父母认识他。" "他出国了,不在。" "那我要见王总。我舅舅是他老领导。"他颇有深意地说。
  "他们都不在,你应聘的这个岗位汇报给市场部经理,你和张总、王总没有直接汇报关系,按照招聘流程,他们不必和你见面。本来我已安排经理稍后和你面谈,但你不能进行英语笔试,等下次考完再见吧。" 他退了出去,在门外悄悄打了一个电话,又折回来说:"我还是把题做完吧。" 和他面谈完,市场部经理找HR沟通:"这位小少爷如果进来,动不动就找这位总那位总的,我还怎么管他啊,算了吧。" ◎面试时,要利用提问环节。有时应聘者准备的素材和话题没有机会说,如果利用提问机会巧妙地表达给面试官,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前,我被通知参加杨澜旗下新公司的HRD(人力资源总监)的面试,公司负责人原定和每个人谈5分钟,时间快到时他对我说:"你可以问一个问题。"最终我们谈了40多分钟,我出门时看到楼道里站满了前来面试的HRD们。
  ◎面试时要做有心人。
  面试行政专员那天恰好人力资源部有临时紧急任务,部门人少忙不过来,只好推迟面试。当年条件简陋,没有独立的面试室,来应聘的女孩们都安静地坐在办公室一隅。其中一个人主动过来协助我们做事,非常有眼色,很勤快,拎起暖水瓶是空的,就寻到锅炉间打水,回来给我们沏茶;旁边电话响我们顾不上接,她过去接起来,把对方的名字和事情记在纸上;有人进来办事,她试着处理。不知道的人还错以为她是我们部门新来的人呢。
  她的基本条件在应聘人中最差,但表现完全符合岗位要求。我们最后聘用了她。她善于捕捉机会,懂得如何表现自己,几年后被提为部门主管。聪明人的聪明是一贯的。
  ◎面试时要勇于争取机会,变不可能为可能。
  Mike,几年间由普通销售升为销售总监,追溯他当初进入公司的表现,这个结果和他自己的努力争取分不开。人力资源部为产品部安排了产品工程师的面试,应聘人之一是Mike。产品部面试官直白地告诉他:你的沟通能力很强,也许适合做销售,但不是我们要的人。Mike立刻跟上话:"那请你为我引荐吧。"没等对方答话,他把自己的成功案例简介了一番。产品部总经理为其诚心所动,请来HR安排。缠着几个大忙人神侃两小时也不简单,但是他服务过的公司太小、本身没有运营商资源,这些都不符合招聘条件,我们让他回去等消息。不几天,Mike策划了一次卓有成效的会见,成功地推动了招聘进程,并诠释了他自恃"有省里运营商资源,突破力强"的特长。那时,我和营销总部总经理正在重庆出差,在我们临回京的早上,Mike凌晨出发,驱车6个小时从成都家里赶到重庆,安排了一位重要客户和营销总经理见面。他在这个过程中的优秀表现征服了我们。
  
         
  3.利用面试的边界机会,表现出自己的处事特点。
  面试并非是从正式坐下来一问一答的谈话开始的,面试之前或之后的表现显得更真实。
  我去广州招聘,面试的前一晚,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人力资源部通知华为公司某员工在白云宾馆参加面试,就是他打来的电话,他说:"明天一早珍珠风球登陆,你们从北京过来估计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天气,也许衣服带得不够,要不要我现在送几件长袖衣服去?" 我们招聘的是大客户经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来,岗位所需的核心特质在他处事细节中完全体现出来,而这正是岗位所需要的。
  夏天的傍晚,我复试一名政府关系专员候选人,从办公室到招聘室经过几十米长的空桥,挑空的落地大玻璃外天色很黑,我随口问她:"外面下雨了?"她立即非常自然地从书包中拿出一把雨伞:"汪总,今天早上没有预报有雨,现在外面已经掉点儿了,这把雨伞留给你吧,我还有一把。" 行医多年的医生看病人时把自己置身度外,不会轻易动感情,病人仅是他的工作目的。我在招聘中的状态和医生很相似,多年来阅人无数,什么样的候选人都见过,他们的热情或是冷淡,恭维还是傲慢,都不会影响我的心境和情绪,我只关注聘任考察要点。我注意上述这两位,并非因为他们表现出对我的关心,而是他们适时地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细节能力与岗位所需条件自然切合。
  面试技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不单是为了面试,也是培养良好处事方式的需要。被誉为"英国大众心理学第一教授"的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专门就面试技巧做过许多有价值的实验。在《59秒》一书中,他总结了"掌握完美面试"的三个步骤:第一步,记住讨人喜欢比资格条件和工作经验更重要。第二步,当你确实有弱点时,不要直到面试结束时才告知对方,相反,在面试一开始的时候就开诚布公地告诉他们。第三步,如果你犯了错误,不要反应过度。
  应该说,这三个步骤展现了面试中的微观技巧,直指大多数人的误区所在。
  想要真正"掌握完美面试",除了提高自身能力外,不妨参考一下类似的面试小招数。
  招聘"流水线" "招聘官"是我十几年HR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但在难以数计的招聘案例中,我发现不少应聘者,不管是应届毕业生还是跳槽的职场员工,都不太熟悉招聘流程。事实证明,对招聘流水线越熟悉的应聘者,越容易接近或完全实现自己的求职目的。
  一般来说,招聘流程一般是二筛三试四面。
  二筛即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的人初步挑选有效简历,筛掉重复和明显不合适的,尺度掌握较宽松,转发给用人部门进行二次简历筛选。通常小部门经理直接看简历,规模较大的部门经理看重要职位,指定下一级干部对普通职位先把一道关。
  
         
  如果招聘VP(副总裁)和公司重要岗位,人力资源部总监直接负责,直接把简历发给总经理/总裁。
  三试即人力资源部根据挑中的简历组织考试,分为笔试、面试和心理性格测试。笔试又可分为基本知识、外语、专业知识、智力考试;面试由人力资源部和用人上级分别进行,有时加考外语口语;心理性格测试主要依靠工具软件。
  笔试的基本知识考试,类同于公务员考试,有各种形式如填空、选择、简答、判断、写作题,涉及时事、外交、历史、管理等各方面基本常识,最后的写作题要求字数不低于几百字,重点考察作者的思考深度和写作水平。
  外语和专业考试根据岗位特点出题,外语有中外文互译,内容紧扣单位业务,很可能就是正在进行的工作。有一次,招聘总经理秘书,原深圳同方总裁秘书来参加英语考试,我们总裁顺手拿过美国刚发来、未来得及找人翻译的Email让她现场翻译,以这样的卷子考察候选人非常实际,对与不对,行与不行,一眼就看出来了。有些岗位对外语要求较高,加试口语。我们曾请来外企的英语招聘考官主持了解面试的流程对增强自信心大有益处,面试中真正的决定力量是实力、自信和应变力。
  英语口语考试,和从公司内部找英语较好的同事漫谈式考试的效果很不同。为了考出真实水平,考官不考候选人准备好的内容,他从报纸上随机剪下一张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和应聘者对话,从中测试应聘者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响应速度等。
  研发、产品等技术类岗位,考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财务岗位考财务通用知识,美工、页面制作等现场完成电子作品,而SALES(销售)很少进行笔试。
  20世纪90年代,IBM等外企盛行智力考试。题目像脑筋急转弯,不可按照正常思维方式推断结果,有的题目其实没有正确答案。这类题目现在使用不多,渐渐为心理测试和性格测试取代。各种测试工具大同小异,各有特点,经过20~200分钟的网上答题,通过智能化程序的计算归类,为被测人打上标签。比如,张三具有领导力,但遇困难找不到北,犹豫不决;李四是合作型,但没有上升欲望;等等。测试结果将作为聘用的参考。
  性格密码一度被广泛应用,这套测试工具还没有推广开时,有咨询公司的朋友和我说:"唐骏(原微软中国总经理)真是太黄色了,很典型的例子。"我一时没搞明白,以为打工皇帝出了什么风流韵事。原来那位在说这种以颜色来区别人的性格特征的辨别工具比较准确,唐骏属于"黄色"类型,特点就是直奔目标,中途不受诱惑和影响。
  
         
  四面指面试流程,面试是招聘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形式的测试成绩仅是参考而已。依岗位和公司授权的不同,面试由2~6层组成,一般岗位由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主管和经理面试,通过即可;重要岗位由人力资源部主管和经理、所聘岗位上级和公司主要领导面试。形式有多对一、一对一和情景测试。情景测试越来越多地用在面试中,包括文件筐测试、情景再现、无领导小组讨论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其他形式。
  文件筐测试即根据实际岗位所需,模拟给出一天的工作内容,考官在旁边考察其处理的合理程度和效率。比如考核商务部经理,文件筐中包括采购部会签协议、各部门采购申请签报、下属草拟的制度流程、上级交办事项、面试安排、会见供应商等,看应聘人在一个小时内如何处理。通过这项测试,能够初步判断他的思维定式、做事风格、管理水平、时间管理技巧等。这种测试一般用于中高层管理者。
  情景再现就是假定一个场景,应聘人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一般用于中下层职位。这项测试对主考官的调控和现场响应能力要求较高。
  无领导小组讨论原来主要用于中高层集体面试,通过规定流程和主题的讨论,考察候选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和处事特点,现在用得越来越普遍。这种集体面试方式比较节省时间,缺点是易以偏概全,面试时每人发言只有几分钟,表现出的未必是真特点。作为求职者,要充分利用每个机会,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如自信、关注他人、团队精神、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上进心强等。
  还有由上述几种主要形式演变出来的方式,一般是人力资源部根据空缺岗位和主要候选人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为了有效准确地挑出合适的人。
  有一次,我们选了9名候选人集体面试决定前台岗位人选。我们的面试流程是:1.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内自由组合,然后说出你选择的伙伴的个人特点;2.抽签决定一个叙述题目,如果和前面的人题目重复,则内容不能有雷同;3.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有HR调控的讨论;4.每二三个人组合进行现场表演"前台如何处置一个突发事件";5.你选择男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并且说出理由;6.如果你是面试官,你将选中今天来面试的哪位并且说出为什么。
  了解面试的流程对增强自信心大有益处,面试中真正的决定力量是实力、自信和应变力。
  跟进和抉择面试结束时招聘官总要说一句"有进一步的消息和安排我们会和你联系的。"面试就此结束。
  世界顶级战略管理公司麦肯锡曾为中国平安集团设计的招聘流程,要求为每个未聘上的人发一份感谢信,将其纳入人才储备数据库。至今我未见到有哪家公司严格按照这个流程做,因为工作量太大,HR望而却步。
  
         
  招聘结束后,应聘人惶惶然等待结果。如果有几个机会,就去了先发出录用通知的单位,而很快又辞职,原来条件更好的另一单位通知晚了一步。
  在一次专访中,主持人问我:"面试结束后,是否应打电话向人力资源部询问结果呢?你给我们求职中的人一些建议好吗?" 从HR的角度讲,跟进电话肯定会占用大量工作时间,所以一般不希望接到这些事后咨询。但对应聘者来说,应该跟进。我接到过的询问电话不超过招聘量的 5%,绝大部分人只是被动等待,一段时间没有消息就当做OVER了。
  面试后,有时很快出结果,有时囿于多种考虑纠结,不能立即决定,拖很长时间。后一种情况很常见,所以想进某单位的人即使一时没有机会,也不要着急,只要坚持下去,多数情况下仍能峰回路转。
  什么情况下个人应主动追问呢?◎非常迫切想加盟,不论是为生活所迫还是追求事业。
  ◎与某项决策紧密关联,影响到其他紧急决定。比如,第一选择是去宝洁公司工作,如果不行就去美国读研,当学校录取通知书已到,而宝洁还无消息时,应加紧追问宝洁面试结果。
  追问常用的方式是电话联系,电话打不通或为着加深印象亲自去问,也可以偶尔为之。发邮件是个好办法,将自己的感受、工作计划、迫切心情用书面表达出来,某些情形下能起到作用。如果找到主管的MSN地址,就更方便了,只要你的图像在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不亚于提醒主管"我的事情有结果了吗?" 我为下属子公司筹备高管人员,紧锣密鼓地招聘了几个月,后来公司决定收购另一家企业,已谈定的几个人选暂时搁置起来,是否聘用要看合并后的人员整合状况。正赶上经济危机,几名高管找工作不易,非常想来,他们隔一段时间给我打电话、发邮件,并不提来工作的事,而谈最新的行业动态,提公司发展的新想法,只要他们和我联系,等于提醒我。因此每次讨论团队人员安排时我总想起他们,虽然一时没有结果。
  询问结果时保持冷静,否则适得其反。
  我们准备招聘两个职位:高级主管和主管。这两个职位的部分聘用条件相同,高级主管对英语要求较高。人力资源部面试后确定一个备选人,此人资历适合高级主管,但英语水平不够,综合考虑后,我们认为可以使用,但只能聘他在主管岗位。鉴于他奔着高级主管职位而来,薪水要求较高,为降低他的期望值,出于入职薪酬谈判的策略需要,HR计划一周后和他联系,到时指出其缺陷,以便顺水推舟把他安到主管岗位上。
  不到一周,备选人主动打来电话问结果,HR按照既定方案先指出他的不足,例如英语水平不达标,没等HR说完,他气愤得挂断电话,然后发来一封很长的邮件,将英语考试内容和考官贬得一无是处,指责流程不合法等,还威胁将在网上发帖。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跟踪"的结果就是,他从我们的候选人名单中被永远删除了。
  接到OFFER后,应慎重思考,做出选择。很多人找工作盲从、没有规划,几个月换一个单位。有年轻人说:反正还年轻,不好再换呗。选择工作就像选择生活和爱人,每次决定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中年以上的人选择失误,挽回的难度很大,因为年龄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对于二十几岁的人,损失也是明显的,至少失去了相应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因为你选择A就不可能同时选择B。两个同在起跑线上的人,选择的不同将导致几年后的明显差距。
  有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的小伙子,同时接到了两份录用通知,一是某私人公司的猎头顾问,二是某事业单位的职员,没有悬念地他选择了后者。后者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单机械的工作内容和不相容的思维行为方式,使他两年后提交了辞呈,重新回到猎头公司工作。此时,公司的红人是两年前替代他岗位的大学同班同学,同学已经摸熟了行业线,进入成熟期,而他还得从头开始学起。
  我的一位老朋友是资深高管,其简历绝对算得上辉煌,服务过的所有企业无不是如雷贯耳的世界一流品牌,但他的职业经历也有一次"遗憾"。我们几个人在国贸饭店吃饭,其中一位是中国最著名的招聘网站创始人,网站刚被风险投资公司买下,创始人获得天文数字的回报,颇令众人艳羡,创业仅仅几年取得如此成绩,真不枉活一生,多少人梦寐以求!朦胧的灯影中,老朋友幽幽地吐着烟卷儿,似乎在想着什么。曲终人散之时,他告诉我:"他开始创业时找的第一个人就是我,我看不清,没去。" 虽听不出他的话里究竟有多少遗憾,但我觉得很惋惜。不过,有失有得,杰出的列车只要保持匀速前进,错过这个站一定还能在另一个站上停靠。
  人生由N个抉择及其过程、结果形成,关键之处走错,也许全盘皆输,而抓住某个机遇,就能咸鱼翻身。因此,把握住露出冰山一角的机遇,是职场中的重要考验。
  路标2猎头
  与猎头打交道猎头推荐的职位含金量高,一般薪酬不低于7、8千,偶尔也有薪酬4、5千的普通工程师需求,提出需要的基本是世界级巨头,尤以通讯、IT公司居多,或是刚获得大笔风险投资、急速扩张的发展中实体。
  35岁以上和有较好实力的人,被猎头推荐比自己找工作有尊严。
  如果一个30多岁的研发人员四处投递简历,HR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么大年纪还在编程、还在四处找工作,是不是能力和性格有什么问题呀?换个方式,如果由猎头推荐,那么职位一定是管理岗,即使主要职责仍是编程,也会被当做骨干、资深类启用。当然,被猎头推荐,也须能力强才行。
  
         
  每家猎头机构都有信息的局限性,和一家保持联系是不够的,要让多家知道你,那么如何让众多猎头经常惦记你呢? 1.首要的,始终保持努力工作的状态,有业绩。毫无疑问,猎头和委托企业有共同目标:找到最佳人选,请君入瓮。猎头为长远发展计,一般不敢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过度包装。现在的背景调查越来越开放,做重大掩饰很困难,如果发现候选人有问题,猎头会如实通报。
  有超大型民营集团公司通过猎头方式聘请了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的销售副总,担任集团副总裁。猎头私下通过美资公司核心圈获知这位副总因触及美国404 法案,曾接受重点稽查,起因涉嫌暗中操控自己投资的公司走货和大量洗钱,损害所服务的公司利益。
  此事只有极少数人知情,而且限于高度怀疑并没有掌握铁证,猎头迟疑了一阵,没有把这段情况写进背景调查报告。但美资公司的另一位副总与这位新任副总裁共事时有过节,积怨很深,当他知道对手的去向后,也许出于对民营企业负责,也许出于报复心理,他利用与民营集团公司总裁谈合作之机,把他们新聘来的副总的故事全盘托出。
  总裁对新来的副手很满意,没想到有这样的一段隐情,反复权衡后,决定给副总一次机会,再考验考验。于是他和副总深夜长谈,嘱其未来好自为之,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副总面临这样微妙和难堪的局面,心里别别扭扭,不久后,激情消退,干劲全无,于是挂靴而去。
  因为精力所限,做全行业的猎头顾问很少,猎头顾问一般以行业划分,所谓资深顾问只对熟悉的行业资深、有经验,通常对别的行业并不在行。
  职业人一旦有所成绩、小有名气,就开始被职业猎手注意和跟踪。我与某位大猎头在中粮广场楼下吃饭,她不时向另一桌人看。经其解释才知,那几个人是微软中国的MARKETING(市场人员),是她的潜在猎物,他们出生时辰、背景经历、结婚时间、爱人情况,连上个月在哪里打球受伤、伤在何处都一清二楚。
  猎头从以前关注人才"在什么地方工作、担任什么职务"渐渐转移到候选人 "在什么背景下做出什么业绩、怎么做的",因此,公认的业绩是获得新职业机会的基础。
  2.有广泛的朋友圈子,若想在圈子中有良好的口碑,最好是拥有不少粉丝。
  猎头获得有效简历的重要渠道是朋友推荐,阅读一份格式化干巴巴的简历和经熟人极力推荐后再看他的简历,感受不一样。
  像IBM公司等,内部员工推荐的应聘者成功率就高,在有些公司里,不熟悉的人介绍,根本不能入围。中国平安公司早期招聘员工,必须要有两名当地户口的担保人,否则不能被录取。
  
         
  人脉关系越来越显出重要性,有关系更容易铺就成功之路,有关系更容易创造挣钱机会,有关系更容易获取信息来源,有关系能办成许多有钱和有地位的人办不成的事。成功者、有钱人不一定有高质量的人脉圈子。人们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大家都说好的一个人,初步接触起来一般不会有反感,还会从他的点滴行为去印证别人的赞美。由此,对你印象好的人越多,你被猎头盯上的可能性越大。
  3.经常参加社会和公益活动,不要吝啬自己无偿的付出,这是引人注意的机会。重要人物出席重要的场合,作为一般人,也尽量在能够露面的场合争取出头露脸,哪怕是很小型的活动。
  在某次公益论坛上积极主动帮忙打杂的志愿者中有一个外表忠厚的小伙子,帮助转换舞台、撤椅子、调话筒、调节会场气氛,拾遗补缺,忙完了就坐在前排非常认真地倾听。会议结束后有礼貌地围住嘉宾提问。数百人参与的活动,这个小伙子给许多人留下了印象。
  一次,他去某公司面试,他已经失业几个月了,面试的HR经理记起在几次公益论坛上见过他,印象很好,看他各方面条件不错,就聘用了他。
  4.争取和猎头见面,电话交谈远远不够。面向全国各地海量面试的企业很多,有的招聘网站从中悟到商机,推出视频招聘方式,就是方便HR穿越空间的阻隔,不去异地面试,在屏幕上和候选人交流。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财力,但最终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因为见面不仅为了认识,更是一个全面考察的过程。人是最复杂的,招聘面试没有格式可循、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通过充分调动智力完成,没有经验的招聘官和阅人无数的招聘官,面试同等时间、问同样问题,他们对同一个人的判断可能完全不同,因为人不是有规格型号的设备,是最复杂的产品。
  和招聘官通几次电话,不如见一次面。我算得上面试人较多的HR,只要我见过的,哪怕多年未见,我都记忆很深。给猎头留有印象的一个法宝,就是去和他面谈。
  5.经常更新简历并在网络上发送。猎头公司大都会购买大招聘网站的人才数据库,定期下载简历、定向搜索,这是你被猎头找到的机会。
  6.适度包装。绝大多数人都很普通,即,没有知名企业背景、没有让招聘官眼睛发亮的经历、没有骄人的业绩,那么在简历的写法、表达方式上不妨多下工夫,适度修饰。如同化妆的效果,不造假没换人,但是变得漂亮了,让人们养眼,没有什么不好。
  猎头们是专业人士,如同保险公司代理人,入道不出六个月,准被训练得很职业。猎头分化很大,个性化很强,有的很为候选人着想,认为不合适的机会宁可失去获利点,也不盲目鼓动候选人。但是,猎头是商人,以赢利为目的,不是从事公益事业,如何与猎头打交道,充分利用他们的帮助,但过滤掉他们急功近利的虚假部分,需要当事人冷静的判断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楼主热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168大数据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网友个人见解,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网友自行投稿发布。若为首发或独家,该帖子作者与168大数据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168大数据的同意,并添加本文出处。
4.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价值及用于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5.任何通过此网页连接而得到的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6.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或遗漏而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尽快告知,本站将及时删除。
7.168大数据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沙发
发表于 2014-8-16 10:30:41 | 只看该作者
做HR的朋友多看看吧! 总结的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5-3 21:00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